第261章 要不要买些荒地(1 / 2)

顾洲远跟赵云澜往屋里一待,院子里的人就开始嘀咕开了。

“这两人是有啥秘密吗?还要背着我们说悄悄话。”汪氏撇撇嘴道。

“大概是去聊生意上的事情了吧。”孙氏开口道。

“这姑娘年纪轻轻就能做这么大的生意,真是不简单!”顾满仓感叹。

“那倒也没啥,人家家里就是做生意的,自然自小就学着做生意,你让她来咱村里种地,她也种不连牵。”顾满屯道。

顾老太太却是一反常态,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你们全都没我知道的多,小远那香皂卖一两银子一块,他把人叫进去谈是怕吓着你们!”

她老人家在心里暗乐,不过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也不太好。

不能跟人炫耀,憋着挺难受的。

500块香皂这就是500两银子啊!她早就有心理准备,可这会儿还是心跳如雷。

几个月之前,她一大家子还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

蝗灾来袭,家里必然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不能熬过去都是两说。

现在突然就变得不一样了,这甜蜜蜜的小日子让她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不一会儿顾洲远跟赵云澜便前后脚出来了。

顾洲远这会儿怀里揣着4张1000两的银票,脸上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

他寻摸着要不要拿这些钱再买些土地,他的新品种农作物非常多,需要大量的土地来试种。

其实很多大地主就喜欢在灾荒年兼并穷人的土地。

但是顾洲远不一样,他的目的不是兼并土地来敛财,他是想要让更多人活下去。

那些走投无路需要卖地活命的人,他会给他们活路。

顾洲远在原身的记忆里搜索着,却没有找到这个世界的土地价格。

但是结合他前世的历史知识,他估摸着良田也就是1两银子左右,最多不会超过二两一亩。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河南府巩县为建永定陵占故杜彦珪田十八顷,原估钱700贯,每亩平均388文,后宋仁宗特批1000贯,每亩地大概555文。

嘉佑八年(1063年):京西济源土地由旱地变成水田后,原来每亩旱地只值100余文,此后升到了将近2贯。

当然也会有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年头。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建康府府学以秦桧所捐赠的钱1万贯,买田1890亩,每亩合5贯300文。

淳佑十一年(1251年),建康府为立义庄,用钱50万贯买到湖田7278亩3角28步,每亩68贯余。

不过这些都是非正常地价,现在正是荒年,顾洲远估摸着一亩地有个1两银子就顶天了。

他看向顾老太太道:“阿奶,咱村里还有田地要卖吗?”

顾老太太一愣,小远得了一笔银子是想要置办田产吗?

这感情好!

在农村人的意识里,城里做再大的生意,也没有村子里田地在手来得踏实。

她跟顾老爷子对视一眼。

顾老爷子上前两步说道:“村里的荒废的田地挺多的,具体多少我不知道,反正好几百亩是肯定有的。”

“你要是想买,直接到你二爷爷那里,签个契书,到时候拿契书去县衙盖大印就行。”

古代买卖田地是需要到官府办理过户手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