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想多做”确实是很实用的一种行事理念呀。有时候想得太多,容易陷入纠结、犹豫,被各种顾虑绊住脚步,反而难以迈出实际行动那一步。而多去做,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让想法一步步变为现实呢。
“少思考”有一定道理,但也得分情况来看。在一些简单且需要快速行动的事上,少思考、果断去做能提高效率,避免过度纠结浪费时间。不过对于复杂重要的事,充分思考、权衡利弊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行动更具规划性、减少失误呀。
要想减少焦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生活习惯
?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例如,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形成稳定的生物钟,这有助于稳定情绪,减少焦虑感。
? 合理饮食:摄入营养均衡的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b、d、镁等营养素的食物。比如,适当多吃全麦食品、鱼类、坚果等,这些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大脑神经起到调节作用,改善情绪状态。
心理调节
? 认知行为疗法:当你感到焦虑时,审视自己的想法,判断是否存在夸大或不合理的部分。例如,你担心考试不及格会毁了自己的一生,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合理的,要学会纠正这种思维,告诉自己一次考试结果并不能决定全部。
?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缓缓地呼气,每次持续几分钟,能让身体快速放松。还有渐进性肌肉松弛,从头到脚逐渐收紧和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调整生活方式
? 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避免给自己过高的压力。如果你的目标是在一个月内学会一门新语言,这可能会因为难度太大而引发焦虑。可以将目标调整为先掌握一些基础的词汇和语法,这样会让自己更从容地去应对。
? 减少信息过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多的资讯会让人产生焦虑。比如,减少刷社交媒体的时间,避免被各种负面新闻或者他人看似完美的生活状态所影响。
减少精神内耗、保持钝感力和适当冷漠是很有意义的。
精神内耗会让人在自我纠结、自我怀疑和反复的思虑中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减少精神内耗可以让人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实际行动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中。比如,当你不再纠结自己说过的某句不太完美的话,而是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或者和朋友当下的聚会,就会感觉轻松很多。
钝感力是一种对周围负面信息不那么敏感的能力。保持钝感力可以帮助你避免被他人的评价、小挫折或者不愉快的小细节过度影响。就像在一个团队中,别人可能会对你提出一些小的批评或者抱怨,如果你有钝感力,就不会让这些话语立刻伤害到自己,而是能理性地看待它们是否合理。
适当的冷漠在这里不是指对他人冷血无情,而是一种自我保护。比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用对所有的新闻事件或者社交媒体上的纷争都投入自己的情绪,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
在生活中减少精神内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调整思维方式
? 接纳自己:要明白自己是不完美的,接受自己的缺点、错误和情绪。比如,当你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不要一味自责,而是把它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告诉自己“人都会犯错,我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 关注当下:不要总是担忧未来或者纠结过去。当你发现自己在想一些还没发生的不好的事,或者在后悔已经做过的事时,把注意力拉回到眼前正在做的事情上,比如你可以专注地品尝一杯咖啡的味道,感受它的香气和温度。
改变行为习惯
? 设定明确目标:有了清晰的目标后,你的行动会更有方向,减少因为迷茫而产生的内耗。例如,你想学习新技能,那就把这个目标细化为每天学习多少内容,这样你就可以按计划行动,而不是在“要不要学”“怎么学”这些问题上反复纠结。
? 简化生活:减少生活中的杂乱信息和琐事。比如,你可以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断舍离,只留下真正需要和喜欢的东西;也可以减少使用社交软件的时间,避免被过多的信息干扰。
改善情绪状态
? 适当运动:运动能够释放身体内的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像跑步、瑜伽或者游泳,每周坚持几次,每次30分钟以上。
?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能给你支持的人多相处。当你情绪不好或者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够给你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增加你的压力。
以下是一些保持钝感力的方法:
调整心态
? 学会忽视: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评价、小摩擦或者负面信息,尝试有意地不去关注。比如在工作场合,如果同事对你的穿着打扮有一点小的挑剔,你可以心里告诉自己“这只是他的个人看法,不重要”,然后忽略这个评价。
? 看淡挫折:把挫折当作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沮丧情绪中。例如你在参加比赛失利后,不要一直纠结自己为什么没有表现好,而是思考从这次经历中可以学到什么,下次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