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村庄的生产和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曲茵又把目光投向了村庄的教育问题。村庄里原本有一个小小的学堂,但在战争中被摧毁了。曲茵觉得,孩子们需要知识的滋养,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她和村民们一起在村庄的一块空地上重建学堂。他们用石头和木材搭建起了学堂的房屋,房屋虽然简单,但却很宽敞明亮。曲茵又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一些书籍和笔墨纸砚,还请来了一位有学问的老者担任先生。
学堂开学的那天,孩子们穿着整洁的衣服,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走进学堂。曲茵站在学堂门口,看着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心中充满了希望。她走进学堂,给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讲述知识的重要性。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渴望的光芒,他们认真地听着曲茵的讲述,不时地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
在帮助这个村庄恢复的同时,曲茵也没有忘记其他地方的人们。她经常收到来自其他村庄和城镇的求助信,信中描述了他们面临的各种困难。曲茵总是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前往那些需要帮助的地方。
有一次,她来到了一个沿海的小镇。这个小镇在战争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海边的码头被炸毁,许多渔船也被烧毁。小镇的居民们主要以捕鱼为生,如今他们失去了生计,生活陷入了困境。
曲茵到达小镇后,首先对码头的情况进行了评估。码头的木板大多已经断裂,木桩也倾斜在海水中。海边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咸腥味,海浪不断地拍打着海岸,发出低沉的声响。曲茵和小镇的居民们一起商量重建码头的计划。
他们从附近的森林里砍伐木材,将木材运到海边。曲茵指挥大家按照一定的结构搭建码头,先将木桩深深地打入海底,确保稳固,然后在木桩上铺设木板。在搭建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比如如何让码头更好地抵御海浪的冲击。曲茵经过思考,提出在码头的外侧设置一些缓冲的结构,用粗绳索和废旧的轮胎捆绑在一起,悬挂在码头边缘。
同时,曲茵还帮助小镇居民们修复渔船。渔船上的船帆被烧毁,船身也有很多破损的地方。她和渔民们一起用新的布料制作船帆,布料在风中猎猎作响。对于船身的破损,他们用木材和钉子进行修补,还在船身涂抹了一层防水的漆。
在码头和渔船修复的过程中,曲茵也关注着小镇居民们的生活。她发现小镇上有很多孤儿,这些孩子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无家可归。曲茵在小镇上建立了一个孤儿院,她用镇上的一所废弃房屋进行改造。房屋的墙壁重新粉刷,房间里摆放着简单的床铺和桌椅。她还为孩子们准备了食物和衣物,让他们有一个温暖的家。
曲茵亲自照顾这些孤儿,教他们读书写字,给他们讲述人生的道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曲茵姐姐,他们在曲茵的关爱下,逐渐走出了战争的阴影,脸上开始露出笑容。
随着沿海小镇的逐渐恢复,曲茵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她来到了一个山区的村落,这个村落位于高山之上,交通不便。战争使得村落与外界的联系几乎断绝,村民们的生活物资非常匮乏。
曲茵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村落,山路狭窄而陡峭,一侧是悬崖峭壁,另一侧是茂密的山林。山林里的树木高大而挺拔,阳光只能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星星点点的光亮。曲茵小心翼翼地走着,不时有小石子从脚下滚落悬崖,发出清脆的声响。
到达村落时,她看到村民们的生活十分艰苦。房屋大多是用石头和泥土堆砌而成,非常简陋。村民们的衣服破旧,食物也很单一。曲茵决定先解决村民们的物资匮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