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骆驼岭战役之后,中原大地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百姓们开始重建家园,农田里重新种上了庄稼,村庄里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曲茵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她的名字在中原大地传颂,激励着年轻一代。
然而,和平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汝直人和北胡人的联军虽然遭受了重创,但他们内部的一些激进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在暗中重新集结力量,并且与更远的西方部落达成了联盟。这个新的联盟企图再次对中原发动攻击,以挽回之前的败局并获取更多的土地和资源。
消息传到中原,中原的统治者再次召集军队,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曲茵虽然年事渐高,但她依然毫不犹豫地响应号召,重新披上战甲,带领着中原的士兵们走向战场。
这一次,战争的焦点聚集在了马蹄坡。马蹄坡是一片地势起伏的草原地带,它的名字来源于坡地上那一个个形似马蹄印的小洼地。这些洼地大小不一,深浅各异,有些里面还积着雨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光,如同草原上的一面面小镜子。
草原上生长着茂密的青草,风吹过时,草浪如同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涟漪。但在这看似平静的景象下,却隐藏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在马蹄坡的一侧,有一条蜿蜒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沙石和游动的鱼儿都清晰可见。河流为这片草原提供了水源,也成为了战场上的一道天然防线。
曲茵带领着中原军队抵达马蹄坡附近时,她命令军队停下扎营,自己则带着几名将领前去侦察敌情。他们爬上了马蹄坡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马蹄坡的地形和敌军的营地布局。
敌军的营地规模庞大,帐篷如繁星般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草原上。帐篷的颜色各异,有黑色的、棕色的和灰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一片斑驳的色彩。营地里,士兵们正在进行各种活动。有的在训练马匹,那些马匹高大而强壮,马蹄在草地上踏出阵阵声响,马背上的士兵挥舞着武器,口中呼喊着战斗的口号;有的在磨砺武器,磨刀石与刀刃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火花四溅;还有的在搬运物资,沉重的物资压得他们脚步沉重。
曲茵注意到敌军的骑兵数量众多,他们的马匹都配备了精良的马具,马身上的护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这将是一场以骑兵为主的战斗,她深知中原军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回到营地后,曲茵开始部署作战计划。她深知马蹄坡的地形对双方都有影响,而那条河流将是关键所在。她决定将一部分步兵部署在河流附近,利用河流的阻挡作用来抵御敌军的骑兵冲锋。同时,她将中原的骑兵分成两队,一队隐藏在马蹄坡的一侧,等待时机从侧翼发动攻击;另一队则由她亲自带领,准备正面迎击敌军。
战役在一个晴朗的上午打响。阳光洒在草原上,将一切都染成了金黄色。敌军的骑兵率先发动攻击,他们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朝着中原军队的防线冲来。马蹄声如雷鸣般在草原上回荡,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气中,仿佛一片黄色的云雾。
中原军队的步兵们严阵以待,他们将长枪架在地上,形成了一道密集的枪林。盾牌紧密相连,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士兵们的眼神坚定,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保卫中原的重任。当敌军的骑兵接近河流时,他们并没有丝毫的退缩。
敌军的骑兵冲向河流,一些马匹在跨越河流时滑倒,将骑手甩落在地。但大多数骑兵还是成功地越过了河流,朝着中原步兵的防线冲来。马蹄与长枪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有的长枪被马蹄踩断,有的马匹被长枪刺中,发出凄惨的嘶鸣声。
中原步兵们奋力抵抗着敌军骑兵的冲击。一位名叫陈武的士兵,他紧紧握着手中的长枪,眼睛死死地盯着冲过来的敌军骑兵。当一匹马朝着他冲来时,他用力将长枪刺出,准确地刺中了马的胸部。马匹倒下,将骑手压在身下。但陈武也被后面的马匹撞倒,他的身体重重地摔在地上,但他依然挣扎着想要站起来继续战斗。
在正面战场上,曲茵带领着中原骑兵与敌军正面交锋。曲茵骑在她的战马上,那匹马名叫“飞影”,是一匹白色的骏马,它的速度极快,奔跑起来如同白色的闪电。曲茵手持长剑,冲入敌军骑兵的阵中。她的剑法凌厉,每一剑都能准确地刺向敌军的要害。
她看到一个敌军骑兵举着长刀向她冲来,曲茵冷静地调整马的方向,侧身一闪,避开了敌军骑兵的攻击。然后她反手一剑,刺中了那骑兵的背部。那骑兵惨叫一声,从马背上跌落下来。
曲茵的骑兵们也不甘示弱,他们与敌军骑兵在草原上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双方的马匹相互冲撞,骑手们挥舞着武器互相攻击。中原骑兵中的一位名叫李风的年轻骑手,他的骑术精湛。他骑着马在敌军骑兵阵中穿梭自如,他的弯刀如同月牙一般,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连续砍倒了几个敌军骑兵,身上溅满了敌人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