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恒向来习惯护着这个弟弟,打心底里把他当作最珍视的手足。
“知道了,不过哥,要是你碰上那位探花郎,可得格外当心。”薛怀忍不住出言提醒大哥。他深知自家大哥为人刚正不阿,与那等阴险狡诈的小人打交道,怕是要吃亏。
“嗯。”薛恒欣慰地点点头,感觉弟弟真的长大了,不再是从前那个混不吝的少年。
以往,他这个当哥哥的,不知替弟弟收拾了多少烂摊子。但他心里清楚,弟弟本质上和那些纨绔子弟截然不同。所以不管出了什么事,他虽会责骂,却也会毫无保留地帮弟弟解决。
直到有一天,弟弟突然提出要去边关历练,这念头来得毫无征兆。
薛恒四处打听,却始终弄不明白弟弟为何做此决定。不过他深知,弟弟一旦下定决心做某件事,那股子坚持的劲头,旁人很难改变 。
父母起初并不同意,最终还是他帮忙说服了二老。
薛怀他们都不知道,在弟弟抵达漠防城后,薛恒特意给楚墨寒修书一封:
将军,自分别后,多年已逝。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儿时的我,而我对将军年少时的模样仍记忆犹新。京城局势错综复杂,弱小之人难以立足。您如今已是令苍狼国闻风丧胆的铁血将军,可边关苦寒,您能有如今成就,必定历经艰难。近日早朝,又因军饷之事争论不休。虽我与将军许久未曾联系,但我一直深知您的难处,也明白边关将士的艰辛。因此,我会尽我所能,为所有保家卫国之人争取应得的一切。我这样做并非想从将军处谋取什么好处。如今,我的弟弟薛怀前往边关历练,我只盼将军能多多看顾他。吃苦受累都无妨,只求能保他性命无忧。
薛恒写这封信时,提出来的要求是将军不要让自己的弟弟知晓此事。毕竟,要是弟弟知道了,肯定会胡思乱想 。
薛恒之所以同意弟弟前往漠防城,有几方面的考量。
其一,漠防城地处偏远,气候苦寒,然而自从楚墨寒驻守此地后,城防稳固,安全性大幅提升。薛恒一直默默关注着漠防城的动态,深知此地在楚墨寒的治理下,已成为相对安全的军事要地。
其二,他对楚墨寒极为欣赏。楚墨寒身为皇子,自幼被流放至边关,孤立无援,既无外力扶持,也未得到特殊关照。但他凭借自身卓越的才能与顽强的毅力,在残酷的战争中披荆斩棘,闯出了属于自己的赫赫威名。这份心性的坚韧与品德的高尚,绝非寻常人所能企及。
基于以上两点,薛恒十分赞同弟弟追随楚墨寒。他满心期望弟弟能在这样一位良将的麾下,历经磨砺,实现真正的蜕变与成长。
后来,薛怀不仅平安返回京城,而且整个人焕然一新,与从前判若两人。看到弟弟的转变,薛恒心中那块悬了许久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京城中一直流传着关于睿王楚墨寒的诸多流言蜚语。有人说睿王妃回娘家索要钱财之事,背后是睿王的指使;还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睿王处置爬床丫头的种种手段。但薛恒对这些传言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