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艰难推行(2 / 2)

工部尚书听闻,脸上的愁容也稍稍缓和了些,连忙行礼道:“谢陛下隆恩,臣这就去办,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两人领旨谢恩后,这才退下了。吉米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微微叹了口气,心中明白,这不过是诸多难题中的冰山一角罢了,这大明王朝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到处都是病灶,想要彻底治好,谈何容易啊。

没过几日,吉米又听闻民间对于朝廷招募工匠修缮军备之事谣言四起,而且那谣言传得是越来越离谱。有人说朝廷这是要大肆征兵役,把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抓去充军,从此就再也回不了家了;还有人说这是朝廷没钱了,想借着修缮军备的由头,搜刮民脂民膏,准备做最后的挣扎了。这些谣言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京城内外迅速传播开来,导致不少原本有意向的工匠也都心生畏惧,纷纷退缩了,整个京城内外人心惶惶,百姓们本就对这动荡的局势充满了担忧,如今更是觉得朝不保夕,仿佛一场大祸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了。

吉米得知这一情况后,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深知若是任由这些谣言继续传播,那朝廷想要推行的各项举措可就全都要泡汤了,而且民心一旦散了,这大明想要再挽回局面,那可就难上加难了。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不能只坐在宫中听着汇报,得亲自去民间了解情况,听听百姓们的真实想法,顺便看看能否想办法打消百姓们的顾虑。

于是,吉米决定微服出宫。他换了一身寻常百姓的衣裳,那衣裳虽是普通的粗布制成,却也干净整洁,只是穿在身上,让习惯了龙袍加身的他,一时之间还有些不太适应。他又挑选了几个亲信,都是平日里办事机灵、可靠之人,嘱咐他们务必低调行事,莫要暴露了身份。一切准备妥当后,他们便悄悄从皇宫的侧门溜了出去,那小心翼翼的模样,仿佛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一般。

出了宫,外面的景象着实让吉米心里五味杂陈,难受得很。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偶尔有几个路过的,也大多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那单薄的衣裳破破烂烂的,打着好些补丁,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们吹倒似的。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对生活的绝望,空洞而无神,就像是失去了灵魂的木偶,只是麻木地走着,看不到一丝对未来的希望。街边的店铺也多半关着门,门上落了厚厚的灰尘,有的甚至还贴着转让的告示,一片萧条之景,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繁华热闹,整个京城就像是一座被抽走了生机的死城,处处透着衰败与落寞。

吉米等人一路走着,来到了一处工匠聚集的巷子。刚一露面,那些工匠们便如同惊弓之鸟一般,警惕地看着他们。工匠们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眼神中满是戒备,有的还悄悄往后退了几步,仿佛生怕吉米他们是什么不怀好意的人。

吉米见状,赶忙走上前,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亲切温和,说道:“各位师傅莫怕,我只是听闻朝廷招募工匠之事,心中有些好奇,想和大家聊聊,问问大家为何不愿前去呀?”

一位年长的工匠看了看吉米,微微叹了口气,那叹气声里满是无奈与沧桑,随后说道:“小哥,你是不知啊,朝廷以往做事那可真是没个信誉,拖欠工钱不说,每次都把咱们这些工匠当苦力使,活干完了,却迟迟拿不到应得的报酬,咱们一家老小都指着那点工钱过日子呢,可朝廷根本不管咱们的死活呀。如今这局势又是动荡不安,到处都在打仗,咱去了要是战事不利,说不定还得被牵连,搞不好连命都没了,谁还敢去呀。”那老工匠一边说着,一边连连摇头,周围的其他工匠们也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的担忧和不满。

吉米赶忙解释道:“各位放心,如今陛下已下定决心改变这局面,深知之前亏欠了大家,工钱之事定会妥善解决的,这次招募工匠,朝廷专门拨了专款,就是为了确保大家能按时拿到工钱,不会再出现拖欠的情况了。而且修缮军备也是为了保家卫国,抵御外敌呀,你们想想,若是京城守不住,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到时候别说挣钱养家了,怕是连命都保不住啊。”

可那些工匠们听了,却只是将信将疑,脸上依旧带着怀疑的神色,有的还小声嘀咕着:“说得好听,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又是一场空呢。”吉米见此情形,又费了好一番口舌,耐心地跟他们讲解朝廷如今的决心和各项举措,还列举了一些已经在改变的事例,这才总算让部分工匠的态度稍有缓和,不再像一开始那般抵触了。

回宫的路上,吉米的心情格外沉重,仿佛压着一块大石头。他知道,想要改变大明的命运,可不只是朝堂之上的决策那么简单啊,还得赢得民心,让百姓们真正相信朝廷才行。可如今这民心就像那破碎的镜子,想要重新拼凑起来,让百姓们重拾对朝廷的信任,这又谈何容易,自己要走的路,依旧布满了荆棘,每一步都艰难万分,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啊。

待回到宫中,吉米顾不上休息,又开始在寝宫里来回踱步,思索起下一步该如何做,既能继续推进各项举措的实施,又能让百姓们重拾对朝廷的信心。这一夜,他的寝宫烛火彻夜未熄,那跳跃的火苗在黑暗中忽明忽暗,仿佛也在映照着他此刻内心的焦灼与挣扎,而他的身影也被烛光投射在墙壁上,显得孤独而又落寞,就如同这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一般,前途未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