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擒王” 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八计。
一、含义
此计的核心是打击敌人的关键部分,即抓住或消灭敌人的首领,从而瓦解敌人的整体力量。就像一群贼寇,只要抓住他们的头目,其余的贼众就会失去指挥,不攻自破。在军事行动或者其他竞争场景中,找到并控制敌方的核心人物,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为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意思是摧毁敌人的主力,擒获其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这体现了从关键环节入手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在古代战争中,敌军的主帅是军队指挥的核心,把主帅擒获或者消灭,敌军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是引用《易经》中的话,“龙” 在这里象征着指挥者,当指挥者离开他本来应该在的核心位置(比如城池或者指挥中心),在外面作战,失去了他的优势和凭借,就会陷入困境,穷途末路。
三、历史案例
唐朝安禄山之乱 - 郭子仪单骑退敌
背景:安禄山叛乱后,唐朝陷入动荡。郭子仪作为唐朝的名将,在平叛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一次,回纥和吐蕃联合进犯唐朝边境。
经过:郭子仪深知回纥的力量强大,且回纥和吐蕃联军的核心矛盾点在于利益分配。他利用自己之前与回纥将领的交情,单枪匹马进入回纥军营。回纥人看到郭子仪后,纷纷下马参拜。郭子仪抓住机会,向回纥首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吐蕃的贪婪和唐朝与回纥的友好历史。回纥首领被郭子仪说服,转而与唐朝军队联合,攻击吐蕃。在这里,郭子仪就相当于擒住了回纥这个 “贼群” 中的 “王”(关键决策人物),从而瓦解了敌军的联盟,成功退敌。
三国时期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汉献帝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权。
经过: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他通过控制皇帝这个 “王”,获得了政治上的巨大优势。在名义上,曹操的军队是代表汉朝皇帝出征,讨伐各路诸侯。许多诸侯在面对曹操时,处于一种尴尬的道德劣势。曹操利用皇帝的权威,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在诸侯纷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这也是一种 “擒贼擒王” 的策略运用,只不过这个 “王” 是政治象征意义上的,通过控制这个关键因素,曹操得以在复杂的局势中把握先机。
四、在现代的应用
商业竞争方面
在企业竞争中,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或者关键技术、关键渠道的掌握者就如同 “王”。例如,一家新兴的智能手机公司,如果能够吸引行业内顶尖的芯片设计专家(相当于擒住关键人才这个 “王”),就有可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或者通过并购等手段,获取竞争对手的核心品牌(品牌是企业的 “王” 之一),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体育赛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