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协和谬误(一)(2 / 2)

借古鉴今 忙种 1163 字 5天前

可以把英法政府看作是一方,航空公司和乘客看作是另一方。英法政府希望通过继续项目来收回成本,而航空公司因为运营成本高对协和飞机兴趣不大,乘客也因为票价高而选择其他交通工具。

在这种博弈中,英法政府为了挽回沉没成本,试图改变航空公司和乘客的选择,如通过补贴航空公司来降低票价等方式。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协和飞机本身的成本结构和市场需求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生活中的协和谬误示例

投资领域

一个投资者购买了某只股票,随着时间的推移,股票价格不断下跌。但是,投资者考虑到自己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沉没成本),不愿意割肉止损,而是继续持有,甚至还可能加仓。他们希望股票价格能够回升,挽回损失。然而,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因为股票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跌。

感情关系方面

一个人在一段感情中已经投入了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发现这段感情存在很多问题,如双方性格不合、经常争吵等,也不愿意轻易分手。他们会考虑到过去的付出,觉得如果现在分手,这些付出就都白费了。但实际上,继续维持一段不健康的感情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痛苦。

沉没成本的影响

定义层面:协和谬误的底层逻辑首先涉及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如在协和飞机项目中,英法两国已经投入的研发资金、设备采购费用等。这些成本在决策时不应影响未来的选择,因为无论后续决策如何,它们都已经无法改变。

心理层面:然而,人类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很难忽视沉没成本。从心理角度讲,人们有一种 “损失厌恶” 的心理倾向。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在协和飞机项目中,英法政府官员担心放弃项目会使之前投入的巨额资金打水漂,这种对损失的厌恶情绪使得他们在决策时偏离了理性的轨道。

决策的非理性路径

错误的成本 - 收益分析:正常的理性决策应该是基于未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在协和飞机案例中,未来的收益是指飞机投入运营后的客运收入、市场份额扩大等潜在利益,未来的成本则包括飞机的运营成本、市场推广费用等。但由于沉没成本的干扰,英法政府在决策时将过去已经投入的资金纳入了考虑范围,这就导致了错误的成本 - 收益分析。

路径依赖:一旦在一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人们往往会产生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 “好” 还是 “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在协和飞机项目中,随着研发的深入和资金的不断投入,英法政府和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已经形成了围绕协和飞机项目的一套技术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放弃项目意味着要打破这种体系,重新调整资源配置,这对于决策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而导致他们倾向于沿着原有的路径继续走下去。

博弈关系中的错误权衡

内部博弈:从英法政府内部的博弈角度看,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利益权衡。例如,负责研发的部门不希望项目停止,因为他们的工作成果和职业声誉与项目的持续推进紧密相关;财政部门可能看到了资金的无底洞,但又难以承受放弃项目带来的沉没成本损失。这种内部博弈使得政府内部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理性的决策。

外部博弈:在与外部主体(如航空公司和乘客)的博弈中,英法政府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对方的选择,以增加协和飞机的运营收益。但他们没有认识到,这种博弈的基础是协和飞机本身的成本 - 收益结构不合理。航空公司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会大量采购协和飞机,乘客也因为票价过高而不会选择乘坐。在这种情况下,英法政府错误地将博弈的重点放在了如何维持协和飞机的运营上,而不是重新审视项目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