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你对李村以后的打算是什么?”李元春也没动笔,反问了李阳一句。
李阳有什么打算?这件事李阳还真没有往深里想过,当初也不过是为了安置孤儿们,随口要了一块地,当时就想着,这里是四九城,以后是寸土寸金,怎么算自己也不吃亏。
现在想来,离着房地产开发还有二十来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土地就这么闲置着,也是个浪费。
“元春,你有什么想法?”万事不决问豆包,不是,是问元春。
“李阳,这段时间我对华夏也做了一些了解,现在华夏最紧缺的就是电子产品,市场上,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电冰箱这些都缺。
我这两天去各大商店里看了看,里面就没有卖彩色电视机的,也只有外汇商店里面才有。
像制造彩色电视机这样的集成电路,做起来非常简单,在李家公社那边都要属于淘汰产品了。我们完全可以把彩色电视机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整体搬迁到华夏来。
还有彩色显象管的制造,这样用人多的产业,也可以一起搬迁过来。”
对呀,李阳差点给自己一个嘴巴,中午的时候,光想着去外面弄彩电了,怎么就没想到自己做。
李家公社那边没有成熟的工人,华夏这里可有的是,尤其是生产队一解散,华夏最少也有两亿以上的后备人群,这些人大部分都上过学,稍加培训就能上岗。
而且每个月只要付出几十块华夏币的工资,也不用交什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这些费用,整体算下来,每个人每月连十个美刀的支出都合不上。
这些支出,相对于大漂亮、小日子那边的工人工资,简直和免费也差不了多少。
“元春,你先把分地的计划书写了,然后再写一个申请,李家公社投资成立李村电子电子集团,下设电视机分厂、电冰箱分厂、空调分厂、计算机分厂。
李村电子集团的股份就按照老太太占20%,我占14%,剩下的66%你们20个均分。”
“我们20个,都有谁?”李元春没搞明白都是那20个。
“当然雪茹他们17个和你们姐妹三个,这不就是20个吗。下面的各个分厂,集团占90%,剩下的10%用于奖励管理人员分红。
雪茹,你问问咱家福利院的孩子们,有没有愿意来李村集团做事的。来的话,工资就按照李家公社那边的标准。”
福利院的孩子们有些已经毕业了,正在等待分配,有些还要等两个月才能毕业,这下子李阳终于有人用了。
这些年,李阳一直只有这十七个女人可用,想做什么事情了,一到了人事安排都是捉襟见肘。即便后来的李元春三姐妹,也才只有20人。相对李家的产业,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这次可是有332个人一起毕业,李阳都有点成了暴发户的感觉。
“我已经开始联络这帮孩子们了。现在有明确回话的有284人,其中有98人想回李家公社。186人已经谈了对象准备结婚,表示会服从国家的分配,剩下的51人中,有10人士准备出国留学,41人还没有考虑好要去哪里。”陈雪茹这些年一直跟孩子们有联系,她对孩子们的动向掌握的还是很及时的。
“那就从想回李家公社的81人中招人,愿意来李村电子集团的就都招过来。愿意回公社的就让她们回公社。
元春,你计算一下,要付给公社那边多少专利费合适,尽量把利润留在公社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