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散后,高丽与新罗的使臣走在最前列,两位使臣神态从容,彼此交换着眼神,心中却充满了复杂的感慨。
北方的高丽,曾被罗刹国联合北金攻入边境,血流成河。
北金大军以残酷的手段剃发易俗,圈地掠民,将无数村镇夷为平地,甚至高丽王宫也几近倾覆。
那段时间,高丽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屠刀之下,几乎亡国灭种。
而南方的新罗,虽然地处朝鲜半岛的南端,相对安稳,却因内乱与海盗的侵袭,一度丧失了对南海的控制力。
新罗的两班贵族将苦难转嫁到常民与贱民身上,剥削的加剧引发无数动乱,国力日益衰退。
直到大夏派兵南下,迅速镇压北金,并驱逐罗刹国的侵略者,这片土地才逐渐恢复了秩序。
高丽与新罗两国由此深刻认识到,大夏的力量,远超他们所能想象。
与那些嗜杀成性的侵略者不同,大夏不仅通过军事手段带来安稳,更通过册封与朝贡体系建立了长久的统治秩序。
高丽与新罗的两班贵族深知:在这片土地上,与大夏保持紧密关系,是唯一能避免灾难的选择。
不仅如此,在随后的和平年代,大夏的商业政策逐渐显现出巨大吸引力。
从高丽半岛到南洋,大夏控制的商路将丝绸、瓷器、茶叶运往世界各地,而两班贵族也在南洋贸易中尝到了甜头。
“比起压榨苦哈哈的常民和贱民,参与贸易不仅轻松得多,还能获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 这是两班贵族逐渐达成的共识。
高丽与新罗的贵族们很快意识到,依附大夏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高丽凭借北方的地理位置,成为海洋商路的中转站,而新罗则通过其港口优势,成为南洋与大夏之间的重要节点。
在过去几十年里,高丽的稻米、布帛、珍珠,通过大夏的商路销往南洋;而新罗的船队则满载南洋的香料、象牙和黄金,沿海而上,直达中原。
两国的两班贵族因此迅速积累了财富,享受到了超越以往任何时代的繁荣。
这一次,当刘鹭宣布南疆开战,号召朝贡国倾力相助时,高丽与新罗的使臣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高丽大使朴世翰昂首阔步,走在最前面。他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向身旁的新罗使臣金知善说道:“此战不仅关乎天朝的威仪,更是我们高丽与新罗的机会。南洋贸易近年来已成国之命脉,若红夷与伊比利亚占据南洋,我们的船只、货物、财富将不复存在。”
金知善微微点头,语气中带着坚定:“高丽和新罗的两班贵族早已明白,压榨国内的农民与贱民,终究无法长久。只有通过商业,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强盛。南洋,是我们绝不能放弃的宝地。”
朴世翰笑了笑,语气中透着几分炫耀:“更何况,我们高丽早已向皇上表明忠心。这次不仅出三万精兵,还带来了大量的粮草与船只。相比之下,新罗的贡献……可别被我们比下去了啊。”
金知善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但嘴角带着笑意:“朴大人放心,我新罗虽然地小人少,但我们也准备了最精锐的武士团与一半国库的银两。至于谁更忠诚,这不是用嘴说的,而是用行动来证明的。”
两人谈笑间,走到正阳殿外,背后跟着的众多朝贡国使臣无不投来复杂的目光。
有人低声议论:“高丽与新罗的确不凡,这等投入,简直可以说是倾国之力。看来他们是真正得到了天朝的宠信啊。”
“是啊,听说他们这些年在南洋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早已不再依赖国内的赋税。这次如此积极,恐怕不仅是为了忠诚,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吧。”
“可不是吗?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小邦只能尽力而为。高丽与新罗的地位,岂是我们能比的?”
这些议论声让朴世翰和金知善的步伐更加从容。
正阳殿外,工部尚书李焕然带领着一群身着粗布长衫的工匠匆匆赶来。
他们抬着几个沉重的木箱,神情中透着兴奋与自豪。
李焕然快步上前,跪地行礼:“皇上,工部不负所托,新式燧发枪终于研制成功!臣特意带来样枪,请皇上过目。”
刘鹭听闻,眉头一挑,目光中闪过一丝兴趣。
他抬手示意工匠们上前:“抬上来,朕倒要看看,这火器究竟如何。”
匠师们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箱,露出了一排崭新的燧发枪。
枪身由优质铁材与坚韧木料制成,外观精巧,枪管笔直,燧石击发装置牢固而细致,与刘鹭记忆中西洋的燧发枪极为相似,却在细节上融入了东方工艺的独特韵味。
“此枪乃工部结合西洋火枪设计,并加以改良。”李焕然指着燧发枪的构造,声音中透着自豪,“燧发装置更加稳定,枪管选用最优锻铁制作,射击精度更高。此外,我们还改进了点火装置,使其更适应南方潮湿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