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马六甲奇迹(2 / 2)

就在局势危急之时,南洋朝贡国纷纷派出援军。

柔佛和亚齐的舰队率先赶到,他们以轻型快船为主,在狭窄的海域中灵活穿梭,骚扰敌舰。暹罗更是调遣精锐部队,从陆路赶往马六甲外围,试图掐断敌军的补给线。

“我们不仅是为马六甲而战,更是为了整个南洋的自由!”暹罗将军的号令传遍军营。

商人们也自发组织了民间支援队伍,为守军运送粮草和武器。

一些原本从事商贸的年轻人甚至穿上铠甲,加入港口的防御阵线。

英吉利与伊比利亚的联军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

在他们眼中,大夏不过是一个腐朽陈旧的东方帝国,靠着层层封建秩序和残破的旧制度维系。马六甲,更是他们预期中的软肋——一个遥远而散漫的贸易港口,腐朽不堪,毫无抵抗能力。

但当他们攻上马六甲的城墙时,眼前的景象仿佛从史诗中走出。

妇女们剪断长发,将其编成粗韧的弓弦,用于填补守军弓箭的短缺;年轻的女孩,手臂上缠着绷带,穿梭在火光与箭雨中,将一筐筐石块与火油送上城墙。

她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燃烧的决心。

“这是我们的家园,绝不让给任何人!”一个脸上满是烟尘的老妇人,将自己烤好的干粮塞到士兵手中,语气铿锵如铁。

孩子们将家中珍藏的瓷碗、铜器和铁锅送到熔炉旁,锻造为粗糙的武器或填补破损的盔甲。即使最年幼的男孩,也在帮助搬运炮弹,将自己稚嫩的身影融入守城的洪流。

老人们聚集在一起,用带着南洋腔调的祈祷声,为守军壮胆。

他们的手里是早已褪色的大夏旗帜,斑驳的纹理里映射出百年来的辉煌与伤痕。

当敌军再次尝试冲破防线时,迎接他们的却是一支难以想象的军队。

那些原本在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商人,如今披挂简陋的盔甲,手持由大夏士兵训练过的火绳枪;本地的渔民们则将渔网改造成束缚敌军的武器,在狭窄的街巷中伏击敌人;甚至连城墙上的火炮,也被裁缝、铁匠、学徒和茶楼伙计们组建的临时火炮队精准操作。

“装填!瞄准!射击!”曾是木匠的指挥者怒吼着发号施令。

敌军的指挥官站在远处高地,手持单筒望远镜凝视着眼前的景象。

他们看到城墙上飘扬的,不仅是大夏的龙旗,还有南洋各邦的旗帜。柔佛的虎纹旗、亚齐的象牙旗、暹罗的白伞旗,全都与大夏的龙纹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震撼的史诗。

他们从未想过,所谓的“帝国”,竟有如此深厚的韧性。

甚至连那些他们认为是“次等民族”的南洋人,也愿意以血肉之躯扞卫这片土地。

连续的进攻不仅没有取得胜利,反而让联军伤亡惨重。

他们不仅低估了守军的决心,更低估了民众的力量。

“这些人疯了!”一名英吉利军官在战场上咆哮,“他们不是军人,却比军人更加顽强!”

桑切斯·德·阿尔梅达阴沉着脸,从远处注视着马六甲。

他不得不承认,联军已经陷入困境:物资不足,士气低迷,而敌人却越战越勇。

威廉·亨特狠狠地将望远镜摔在地上,咬牙切齿地说道:“撤退!绕道北上!仰光才是关键,我们要从那里打开南洋的裂口!”

当最后一艘敌舰消失在地平线上时,港口上空响起了震天的欢呼。

“我们胜了!马六甲还在!”士兵们高举着枪炮,热泪盈眶。

民众们紧紧拥抱,脸上的疲惫与伤痕无不诉说着这场胜利的艰难。

阿都·拉赫曼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海面,心中却没有丝毫松懈。

他知道,这只是漫长战斗中的一次胜利,真正的和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马六甲依然在燃烧的硝烟中屹立,而这座港口的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将成为扞卫南洋秩序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将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口耳相传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