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教育和七君子(1 / 2)

刘鹭站在正阳殿宽大的窗前,远眺着天际线的轮廓。

阳光洒在殿内的金顶和玉石地板上,映衬出他肩膀上的一抹孤影。

他的内心波涛汹涌。

他当然知道,此时的欧洲正在极速发展。蒸汽机的轰鸣声已经改变了英吉利的乡村景观;瓦特、富兰克林、伏打这些名字,正在重塑科学的定义。工业革命的火焰正在照亮欧洲的每一个角落,而他的大夏,仍然在用刀耕火种维持着看似稳固的封建体系。

“欧洲,正在以令人无法想象的速度狂飙突进。”他在心中默念,眉头微微皱起。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迟迟没有下令直接传送知识到大夏。

他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现代科学的确可以加快大夏的技术进步,甚至让大夏瞬间跨越百年的时间鸿沟。

传送门的另一侧,电气化、内燃机、航空技术……这些可以为大夏带来惊人的变革。

但他更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不能让大夏自己成长,哪怕给他们最先进的技术,也只会是一场灾难。

现代世界的无数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那些试图靠外力推动的变革往往是短命的,没有扎根于国民心中的技术和思想,终究会因为文化冲突或利益分配的不公而崩塌。

“朕不会做那种‘偃苗助长’的事。”他的目光转向窗外,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未来的大夏。

他相信,大夏有潜力,有能力。

千百年来,大夏的先民已经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无数辉煌:从四大发明到农田水利,从大运河到长城……大夏从来不缺乏天才和匠人,只是缺乏一个合适的环境和契机。

如今,这个契机已经到来。

他不愿直接传授现代知识,而是选择了一条更慢,却更稳的道路:通过教育、改革和鼓励创新,激发大夏自己的潜力。

“铁路就是一个开端,”他轻声自语,“它不仅是运输的工具,更是大夏迈向工业时代的起点。”

刘鹭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自己的决定会让很多人不解,甚至有时连他自己也会怀疑。

“朕不传授直接知识的原因很简单,”他低声对自己说道,仿佛在说服自己,“我们不能只依赖这些外来的技术,那会让我们失去独立发展的能力。”

他曾见过无数的案例,那些没有根基的科技被引入后,非但没有带来福祉,反而造成了更多的混乱。技术和思想的鸿沟太大了,没有一个足够坚实的基础,这些外来的东西只会变成崩塌的导火索。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大夏完全依赖传送门里的东西,”他眼神冷峻,“那朕的这些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他转身走向书案,提起笔,开始在奏折上批示。

“从教育开始,从基础做起,”他在心中默念,“培养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只有这样,大夏才能真正强大,而不是成为外来技术的附庸。”

笔尖划过纸面,留下了清秀的字迹。

清晨,太阳初升,七君子的聚会场所,一间位于城东的小院子里,隐隐透着一股兴奋与忙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