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地上,风起云涌,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位拯救大唐的神将强势崛起,二人各自带领着手下精兵强将统领二十五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向河东进发,另一路则向河西进发,对安禄山的大燕国形成了合围之势。
这时候的大燕国内部,矛盾重重,安禄山跟史始明逐渐因为王位之争,二人势同水火。于是在一个夜晚,安禄山被史始明派出的部下暗杀身亡,安禄山死亡后,大燕国更加混乱。安在绪为了给父王报仇,亲自统领所有精兵全力向史始明进攻。
另一边,向河东进军的郭子仪首先面对的就是哥舒翰,由于哥舒翰摇摆不定,很快就被郭子仪击败,哥舒翰走投无路之下,不得已再次投降了郭子仪,成为了郭子仪的部下,郭子仪收编哥舒翰部队后实力大增,他深知此时大燕国自乱阵脚,正是一举破敌的大好时机。于是加快行军速度向着大燕国核心区域挺进。而李光弼这边也顺利突破河西防线,与郭子仪遥相呼应。
安在绪正与史始明激战得难解难分之时,忽闻郭子仪和李光弼两大唐军队即将兵临城下,顿时大惊失色。他知道若是腹背受敌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暂且放下与史始明的恩怨,欲要合兵一处共同对抗唐军。
然而史始明却认为安在绪不可信,拒绝合作。就在他们僵持不下之际,郭子仪的先锋部队已率先抵达。郭军如虎狼之师冲入敌军阵营,一时间杀声震天。安在绪与史始明的部队本就士气低落且互相猜忌,哪里抵挡得住,纷纷溃败逃窜。郭子仪乘胜追击,与李光弼会师于大燕国都城之下。
风云际会,智勇双全——聂隐娘与郭子仪的联手壮举!
英雄豪杰们汇聚一堂,共同书写着波澜壮阔的篇章。而唐朝中期,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聂隐娘与空空子、精精儿、铁摩勒、褚承嗣等人的壮举,无疑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色彩。
安史之乱前夕,大唐帝国看似繁华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安禄山,这位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野心勃勃,意图谋反。而在这风雨飘摇之际,聂隐娘,这位以侠义着称的女中豪杰,与空空子、精精儿、铁摩勒、褚承嗣等江湖异士,悄然踏上了阻止安禄山叛乱的征途。
他们深知,要阻止安禄山的野心,必须从内部瓦解其势力。于是,经过一番精心策划,他们成功地盗取了安禄山的四枚重要兵符印信。这四枚兵符,不仅是调动军队的关键,更是安禄山权力的象征。他们的行动,无疑是对安禄山势力的一次沉重打击。
得手之后,聂隐娘等人没有片刻耽搁,立即带着这四枚兵符印信,投奔了当时声望卓着的名将——郭子仪。郭子仪,这位以忠诚和智慧着称的将领,早已对安禄山的野心有所察觉,并一直在暗中筹备应对之策。
当郭子仪看到聂隐娘等人带来的兵符和印信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正是天助我也!”他大呼道。这四枚兵符印信的到来,无疑为他的计划增添了一份重要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