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司马迁受了宫刑,是否影响他对历史的客观记录?(2 / 2)

真是伟大呀!

……

【司马迁受宫刑这件事,到底冤还是不冤?】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利,率领主力3万骑兵,出征匈奴。】

【而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5000步兵作为偏师,同时出征。】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陵的五千步兵遭遇了匈奴主力。

被8万骑兵团团包围,虽然李陵的主力重创了匈奴的骑兵,

但是因为弹尽粮绝,补给中断,李陵被迫投降了匈奴。】

【这件事传回朝廷之后,汉武帝震怒了。】

【李陵这样的名将之后,就应该战死沙场,不应该成为匈奴人的阶下囚。】

【满朝文武看到老大就这个态度,也纷纷表示这个李陵就是有错。

全家都应该被诛杀,只有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为其说话。

他认为李陵兵败的原因,是弹尽粮绝,没有救兵,没有补给所导致的。

这句话其实也侧面反映出汉武帝在指挥跟用人上的失当。】

【司马迁认为李陵能够以5000步兵重创匈奴的8万骑兵。

这样的功绩足以流传千古,如果朝廷不治罪于李陵。

不牵连他的家庭,他在匈奴那边儿,必然会在恰当的时机,再次响应大汉。】

【汉武帝当时就想让这个李陵战死,对于司马迁这种公然唱反调的行为,他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这里有一个细节,当时有一个叫做陈步乐的人,被汉武帝在逼问之下自缢身亡。

这个人原来是李陵的部将,在李陵对战匈奴的过程之中,他曾经作为报捷的使者,向汉武帝传递消息。

汉武帝听到这番话之后非常高兴,还封他为郎官。】

【可当汉武帝得知李陵投降之后,在第一时间逼死了他。

就这么一个小人物,汉武帝都不肯放过,可见汉武帝是铁了心想要李陵战死的。】

【对于这件事汉武帝表现的非常固执,满朝文武都看出来了。

司马迁能看不出来吗?一个小小的太史令,在此刻跟皇帝公然唱反调,他难道不知道他要面对的是什么吗?】

【难道不知道自己的下场吗?】

【他当然知道。】

【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这正是那个时代史学家们心中所秉持的信念。】

【让他不惧怕这种生死,汉武帝当即表示就要处死他,满朝的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替他求情。】

【按照当时的刑法,有两种方式可以免除死刑。

一个就是交钱,但是司马迁没钱。】

【另一种办法就是受宫刑,这是一个比死还要难受的刑法,但是司马迁毅然决然的接受了。】

【他想的就是如果能够继续让他活着写史,就什么都不是问题。】

……

啊……

真是一个伟大的人。

如果换成其他人,没有钱可交,那就只能接受死刑。

绝对不可能接受这种侮辱性质的刑罚。

而古代老百姓们看到这里,纷纷为司马迁鸣不平。

可是!

还真就没什么办法。

因为他是跟皇帝对着干,注定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皇权是绝对不容得别人挑衅。

如果你挑衅,就要学方孝孺抬棺上殿,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接受宫刑?

这个刑法还真是司马迁刚开始没有想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