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起(1 / 2)

碾轮 叫我郑大前 1418 字 10个月前

乾兴元年,白露时节,深秋的风裹着落叶,在空中不停的打着旋,飘在日已西沉的午后,伴着天边的几抹霞光,和远处随风飘舞的麦浪,竟让人有些察觉不到寒意。

“娘子,我去上差啦!桌上的给你带的糕点别总忘记吃!”只见一人,头戴纯阳巾,身着青黑色长衫,白袜黑履,左手扶着腰刀,冲着远处渭水河边一块巨石上,正在浆洗衣物的妇人喊道。这人面色微黑,皱纹初显,左眼处一道狭长的伤疤自眉骨上方划至脸颊,将他的眉毛一分为二,仔细看去,显得有些狰狞。

那名妇人远远的“噢”了一声后,喊道:“自己路上慢点,莫仗着武艺欺负人。”

这男子闻言呵呵一笑,朝那妇人摆了摆手,便往渭城而去。

此人姓李,名守义,乃渭城街道司的一名皂役,汉国自打和卫国的上次大战之后,便颁布了宵禁这条禁令,以防卫国细作,只是天下承平已久,百姓为了自家生计,开始有些无视这条禁令。城中胥吏也多为本地人,有时候乡里乡亲的抹不开面子,便有些放任不管。渐渐地夜市摆摊的百姓也越来越多,这时官府再想去制止,便有些困难了。

李守义步行约莫半个时辰,到得县衙应了卯。“今日谁同我一路?”

一名手持哨棍,衣着略显肥大的一名男子说道:“我我,来感受下李大哥的风采。”说罢嘿嘿一笑,旁边诸多同僚都笑,“张延之你就是图跟班头在一起时清闲!”李守义闻言并不作声,只是在旁微笑不语。

随着太阳逐渐沉入了地平线,街边的铺面、行脚的小贩,杂耍的艺人陆陆续续地出现在街边或者广场旁,各自寻了一处空地,挂起灯笼,支起自家的摊子,便开始今天的营生活计。

李守义左手扶着腰刀,静静地注视着这些自顾自忙碌的商贩,虽然身着一身街道司皂役的服饰,可是周身气度却也是一时无两。

在李守义身后约半步距离,便是那张横张延之,只听他道:“班头,今夜宵禁怕是又禁不了了,咱们也就随意逛逛得了,看着他们不作乱便好。”

李守义却是略叹了口气,身边多数同僚都是这渭城本地人,对这宵禁本就比较排斥,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随便攀攀可能就是哪房哪房亲戚,这人情在,自然便不好砸人家饭碗。脸面不硬,这事儿便办不下去。但是宵禁禁不了,上头自然不会责罚那些普通胥吏,自然是身为班头的李守义倒霉了。

李守义没接张横的话茬儿,默默地沿着街道走去。正在街边高声吆喝叫卖的摊贩见了他,先是一惊,连忙作势收摊撤幡,正收着,却见他并没有什么其他反应,只是自顾自目不斜视的缓步前行,于是也将手里的动作停了下来,尔后重新将摊支了起来,却再不敢高声吆喝了。

走了许久,看了许久,沿途摊贩皆是如此。他回头道:“哎,延之,你说,这宵禁,却是当禁不当禁?”

张横略一迟疑,道:“这个……属下不知。”

李守义嘴角微微一扬,道:“怕的什么,县衙门口不是刚把京城送来的邸报抄了份贴在那布告栏上,说什么寻常百姓也皆可风闻评事,亦可风闻奏事,并不因言入罪么。”李守义微微顿了顿,嗤笑道:“学那老什子滕国,叫言论自由。”说罢,又轻笑两声,微微摇了摇头。

张延之张了张嘴,犹豫了一下后,道:“班头您看,大家都乡里乡亲的,就算是必须要宵禁,咱们也不好驱赶这些乡亲呐。”一边说话,一边随着李守义的速度,紧紧跟着。

李守义闻言只能点头,深知这其中的难处。

又逛了一会儿,李守义道:“多少人都指着这夜市过活,这叫我如何禁得,我们回去缴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