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好,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好,我姓牛,是鹏城大学的,听闻有此盛会,特意过来参加,诸位教授聊的南明的历史,鄙人也有一些研究,特别是刚刚说的孙可望被刺杀一事,在此之前,李将军刚刚收复两湖,准备进入广东,按道理此刻不是最适合的时机,毕竟此时李将军威望日益隆盛,而不如等一场败仗更为容易。结果似乎是孙可望受到了什么影响,居然提前发动了,仓促之间,甚至连内部势力都没有整合的情况下,对李将军出手,结果被刺杀后,反而让南明的第三个小朝廷整合到了李将军的麾下,自此才能崛起。”
吴教授立刻回应道:“牛教授说的不错,这次叛乱起始于南明永历六年,大西军的残余势力刚刚与南明融合,虽然南明朝廷只有一个名头,但孙可望也想借助,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不知什么原因,孙可望忽然要起兵灭掉永历自立,但由于是仓促准备,其手下将领意见都不统一,其手下大将白文选更是临阵倒戈,导致孙可望势力大败,然后被刺杀,整场叛乱轻易扑灭,让南明的抗清势力没有遭受重大损失,不然再过一段时间反叛,比如到永历八年,等到他再将南明朝廷的势力再清理一波,然后反叛,会容易很多,那个时候即使处理了,也会让整个抗清的局势彻底毁坏。”
此时众人也是听的津津有味,毕竟那段历史在不懂的人看来,似乎没有什么,明末乱世,总归有人崛起,然后驱逐鞑虏,恢复了中华,实际上一场乱世,几乎没有人能逆转乾坤,西汉的意外灭亡,此时天下仍然思汉,其统治根基仍然在,但唐朝灭亡,人心早就思变,变成了一个天子可以由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时代,而两宋的覆灭,则更多是异族入侵,华夷之别,众人不得不奋起,但仍然抵挡不住元朝的强势崛起。但其体制未完全遵循汉地旧例,皇位传承极其混乱,也导致其王朝实力迅速衰弱,最终被朱元璋混元一统。
明末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明朝的统治根基,经济军事都处于崩溃边缘,地主阶级倒向满清,而满清的摄政王也不吝封赏,大肆封公,封王,迅速将北方势力整合,走在打击南明势力最前线的,反而是一些投降的明军。此时已经形成了统一天下之势,南明朝廷毫无抵挡之力。
但这些普通观众哪里知道,只觉得有些秘辛听的津津有味。因此大家也适时的鼓起掌来,众人的鼓掌声传来,也迅速将李白从震惊中拉了回来,回想刚刚两位教授的言语,不由得回想起几个月前的事情,李将军,这个人很熟悉,在禹门山门大开的时候,自己入门的时刻,他巨大的虚影就矗立在山门前,在迎接着自己。他必然也是禹门的传人之一,虽然师傅没细说,但他的修为上绝不弱于师祖,且极为神秘,因为他没有各个禹门传人恢复道统后,必然会有的山门。
为什么会没有山门?这个问题李白几次询问过师傅,师傅也不得而知,师傅虽然有一些隐秘的事情没有告诉自己,应该是涉及到自己的,比如那次在边境遭遇的暗杀,应该是有修炼者所为,那人算好自己在边境出现,然后安排人出手,准备一击毙命,但没想到被海哥舍命相救。之前自己还推测是倭国国师所为,师傅才设计劫杀,但现在看来倭国人的算计不会有这么深,倒是像有人借助倭国人出手而已。
就在李白思索之时,此时女主持人也继续将话题往前推进,有些疑惑问道:“那吴教授刚刚说的第二点是什么呢?”
吴教授此时也趁机喝了口水,润了润喉咙,继续道:“第二点则更为神秘,李将军整合了南明势力,北进两淮之时,却被万历出卖给满清,导致遭遇了满清多大几倍的精锐军队的围攻。”
于教授接话道:“这个事情似乎没有定论,倒底是谁出卖了李将军的行军路线,本来南北双方都以为是顺江而下,直取金陵的。”
“是有些奇怪,自古从荆襄地区,东进金陵,似乎是必然的选择。那为什么不取金陵呢?”刘教授也接话道。
吴教授道:“取金陵似乎更合理,能够轻易得到兵马钱粮,而且东南也是满清的赋税重地。但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当时清军主力并未受损,即使经历了武昌战役的失利,但未伤根骨,满清的信郡王多尼的精锐在两淮驻守,一旦李将军率军东进,其趁机攻击湖广,则有退路被切断之危险。而在金陵,也有着名的汉奸洪承畴部分精锐驻守,此时满清还在笼络江南地主的阶段,李将军曾经身为义军的名声,似乎更不可信,因此金陵一旦不能直驱而下,就会彻底丧失机会。反而寻觅机会,集中主力趁机灭掉多尼的军队,则整个江南就只剩一些摇摆不定的降军,很容易覆灭,即使是金陵的那些孤军,也难得守住。”
于教授赞叹道:“确实如此,李将军在武昌大肆造船,让清军以为要下九江,取金陵,但其实这些都是假象。此时晋王李定国已然以绝对权威和名望,整合了所有军队,得了一支约五万人的百战之士,也可谓是反清的最后一支重要力量,在大量杂牌军队佯装攻击九江的掩护下,直扑淮南重镇庐州府。清军不擅守城,此番奇袭,正值酷夏,清军的满洲人大部分都是关外,受不了酷热,因而战力也是不够,这次奇袭有很大几率成功。”
吴教授此刻也是频频点头,不经意间看到了台下的某个位置的李白,眼神一亮。而心思机敏的秦小蛮也注意到了吴教授的眼神,正是李白的方向,心里不由得道:“难道吴教授也认识李白?”
李白注意到了吴教授,点头示意,但其实被他们几人的聊天深深的吸引住了,李将军崛起的历史,虽然记载的较多,充满传奇色彩,但从来没人怀疑过这些事,倒不是真实性,而是难度。李白心中倒是浮现起一个可能,李将军很可能已经是觉醒以上的修炼者,预知了孙可望的反叛,才能轻松解决,就如同师傅解决倭国国师一样。
这很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于是李白继续聆听吴教授的解析。
“据后续的满清历史也证明,此番多尼的军队镇守庐州,只是作为后备,以投降明军为先驱,满洲八旗主力作为终结力量,根本没预料到李将军的奇袭,此番胜率已然有八九成以上。但谁也没预料到,南明朝廷的内讧又爆发了,由于全部的军事力量基本都由李将军统帅,因而连万历帝也对他十分忌惮,最终永历将他的行踪出卖给了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