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亚历山大东征?你确定不是来送人头?(1 / 2)

当天幕中标题出现的时候</P>

各个位面的皇帝都起了兴趣,</P>

毕竟能够东征到华夏,还是需要相当强大的实力</P>

如果是在自己的时代,有这样强大实力的对手总是需要提防和应对的。</P>

各个位面的皇帝目不转睛的盯着天幕,史官们提笔蘸墨,准备记录一下这位可能东征到华夏的“猛人”!</P>

天幕中视频开始</P>

“亚历山大何许人也?”</P>

亚历山大在历史上被称‘亚历山大大帝’,生于马其顿王国。”</P>

“老师是古希腊着名学者亚里士多德。”</P>

“据记载,亚历山大十八岁随父亲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富盛名的征服者。</P>

“他与凯撒大帝、汉尼拔、拿破仑,并称为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位统帅”</P>

“而亚历山大大帝更是居于鳌首之位”</P>

“据说他雄才伟略,勇猛善战,以马其顿方阵横扫欧、亚、非三片大陆,使得古希腊文明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被后世誉为‘征服王’”</P>

“同时亚历山大大帝还是西方古代史上最着名的政治家。”</P>

大秦位面</P>

始皇帝看着天幕中亚历山大大帝的各种头衔和功绩,正色道:</P>

“若照天幕之言,此人允文允武,乃是一代人杰!”</P>

大唐位面</P>

李世民看着天幕中那个“征服王”的称号</P>

仔细咂摸,“这称号倒是没有朕的这个“天可汗”来的霸气”</P>

作为见识过世界地图的皇帝,李世民知道这一句“横扫亚、欧、非三片大陆得是一片多么大的地盘。</P>

“二十岁即位能有如此功绩,为何朕从未听闻?”</P>

“莫不是不属于朕这个时代?”</P>

“此人能力不在朕之下”</P>

“若有机会真想会会此等英雄。”</P>

大汉位面</P>

刘彻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大汉虽强,亦与匈奴缠斗多年。</P>

直到卫青霍去病领兵,方一转颓势。</P>

这个亚历山大大帝,在后世名头如此响亮,想来不是凡俗之辈。</P>

需要多加留意。</P>

天幕中视频继续</P>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并开始了东征之行。”</P>

“一路上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远打到了古印度,也就是当时的天竺。”</P>

“据说当时因为士兵长期战斗,士气不振,加之军中瘟疫横行,不得已撤兵”</P>

“那么如果亚历山大没有撤兵继续东征就会进入华夏”</P>

“那结果会如何呢?”</P>

“如果亚历山大进入华夏,此时刚好是华夏的战国时期。”</P>

“差不多一头扎进了秦惠文王的怀抱。”</P>

“而此时的秦国,刚经过商鞅变法,正是兵强马壮之时”</P>

“横扫三大陆的马其顿方阵,遇上秦锐士将是怎样的状况呢?”</P>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马其顿方阵是怎回事”</P>

“马其顿方阵阵型,由横竖各16人共256名手持长矛及盾牌的步兵所构成的正方形阵形。”</P>

“战阵之中士兵手持约六米长的‘萨里莎长矛’,每支长矛重约15斤需要双手握持”</P>

“每个士兵配备盾牌和短剑,方便近战”</P>

“在战斗中战阵士兵之间保持较大的间隔。方阵前方的4到6排士兵将矛头对准前方,犹如一排尖刺”</P>

“后面各排士兵将矛架在前方士兵的肩膀上使长矛向上倾斜”</P>

“头尾三排挑选格斗技巧精湛作战勇猛的士兵用来进攻”</P>

“战斗时,以密集阵型向前推进,如同一把攻城锤,可以猛烈的冲击敌人的阵型.......”</P>

“战场之上,数个马其顿方阵排成斜阵,限制敌人行动”</P>

“同时方阵两侧辅以骑兵,将敌人赶入方阵包围圈”</P>

“这一战术又被称为锤砧战术”</P>

各个位面的人此刻都愣在了当场</P>

史官手中的笔因为迟迟未能落下,一大滴墨汁滴在了宣纸或者竹简上晕染开来</P>

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念头</P>

他在说什么胡话?</P>

这是什么愚蠢的行为?</P>

空气中充满了愚蠢的气息,导致所有的帝王都屏住了呼吸。</P>

这是什么鬼战阵?不就是个大号的刺猬吗?还是绑在乌龟背上的刺猬</P>

还快速机动,举着六米长的长矛能机动多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