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
金陵。
浦口,龙虎巷。
清光绪三十四年,连接金陵和天津的津浦铁路动工修建,北方修路工人随工程南下至浦口,渐渐在浦镇车辆厂西北侧形成了龙虎巷街区。
这里的房屋建筑是明显的津派风格,小青砖、小黑瓦,高门楼、花格院墙,都有着别具一格的北方风貌,非常独特。
曾经,这里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常坤。
结果,去年,他被方平收拾了,烟消云散。
如今,常坤的宅子有了新的租客。
他就是刚到金陵落脚的徐远举。
作为川康区副区长的徐远举受戴老板的命令,带着他的锄奸队来到金陵,准备除掉大汉奸方平。
徐远举选择了在龙虎巷落脚,以商人的名义租了常坤的旧宅。
他的手下则在附近的工厂当了工人,以掩饰身份。
这天下午,戴着墨镜的徐远举来到一个书场听评弹。
只见台上坐着一男一女,男的持三弦,女的抱琵琶,自弹自唱。
徐远举坐在角落里,墨镜下的目光却是东张西望,根本没在评弹上。
他戴着一顶黑色镶着白边的帽子,桌上放着当天的《新闻报》。
他漫不经心的咀嚼着花生,显得很是悠闲。
过了一会儿,一个身穿花格子西装,戴着一副眼镜,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他目光一阵搜索之后,看到了坐在角落里的徐远举,慢慢走了过来。
徐远举也注意到了他,摘下了墨镜。
那中年人走到他跟前,弯腰问道:“先生,你旁边有人坐吗?”
徐远举说道:“没人。”
“那方便一起坐吗?”
“随便!”
那中年人就坐了下来,把手上的报纸放在桌上。
徐远举瞟了一眼,也是《新闻报》。
但是一看日期,却是三天前的。
“先生贵姓?”徐远举问道。
“免贵,姓刘。先生你呢?”
“我姓徐。”
致此,暗号对上。
但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的具体身份,这也是为了双方的安全着想。
而这位姓刘的正是军情局安排在金陵政府中的一个高级卧底,之前一直没有启动过,这次为了杀方平,在戴老板的授意下,双方才见了面。
两人是经过报纸上的联系才选择了在这个书场见面。
台子上的评弹声正好掩盖了两人的声音。
“徐先生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刘先生说道。
“我的人已经陆续到达了金陵,但是,进城时查得很严,我们没法把枪支带进来。我们把枪支藏在了城外的某个地方,希望刘先生想办法把它们弄进来。”
刘先生说道:“自从方平接管21号之后,他的人遍布各个关口,查得非常严。我想办法把它们弄进来,具体地点在哪里?”
徐远举说道:“在一处偏僻的地方,没有具体的地名。我已经详细的记在一张纸上,你应该找得到。”
徐远举说着,从怀里摸出一个纸团,然后,从桌下塞到对方的手里。
这也是徐远举不得不见这个人的原因,他没想到进城带枪这么困难。
“我把枪带进来之后,我再通知你。”
“好的。”
“还有其它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