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太浪费了(2 / 2)

夏青笑了笑。

赵主任则显得有些苦涩,得到上级指示后,他无奈地回来签订了补充协议。

这一次是有两大工厂负责人出面谈妥的事宜,至于具体过程就没人知道了。

最终,赵主任指着“老 ** 车间”

的成员说:“如果不是他们,我和你们俩也早就完蛋了!总的来说,这些老实人还是挺靠谱的!”

“空气炸锅在哪?再来一个。”

“不开点张,日子真难混下去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往昔的轻狂岁月渐渐隐去,每一道晚霞都如同生命的句号,标志着一日的结束;每一缕晨曦则像是一道冒号,激励人们勇敢面对新一天,无论是花团锦簇还是荆棘丛生。

王教授的学生已准备就绪,214厂的技术骨干亦严阵以待。

联合指挥部下发的任务已经下达,规模宏大却只字简洁。

没有锣鼓喧天,只是几页红色文件,简明扼要:

编号:301

任务:开发冷轧管材生产技术

目的:制造高精度金属管

人员:密

在冶金厂活动中心。

“首先确定产能,其次是细分工序、规划生产流程和布局工作单元。

这些都是建立脉动生产线的前提步骤。”

夏青一边拿着一根粗钢管,对着黑板上草拟的方案滔滔不绝。

鉴于最近几个大型轴承厂的技术培训进展顺利,冶金厂还特意安排了一批负责涡轮发动机生产的工人加入此次学习,一同调研。

尽管每天都在收获,但一些细节和方法仍让他们感到迷惘。

例如,为何需要人工推车运输零部件?为何某些装配程序放到最后?又为什么要如此设置工作站?

随着新项目编号的发布,总工程师李师傅对这种“蹭课”

的现象逐渐失去耐心,他忙于301项目的攻坚,认为这些人的频繁提问消耗了太多时间。

为此他组织了一个专项讲座,邀请夏青系统性地讲解理论基础及实际应用,让学员们能理解其中的原理。

讲完了便尽快回去实践吧,难道还打算留下来过年吗?

于是借此机会,夏青详细介绍了他所谓的“脉动生产链”

即便具体实施方案存在难度,但先进的生产理念传播出去也是有益无害。

在这个试错求发展的时代,既然有了经验的优势,就应该分享出去。

讲座结束后,大家依依惜别,并承诺继续保持通信联系。

而夏青心中暗自嘀咕:是不是可以把这份总结寄给教员,并且请求附带“和夏青同学”

,这样的评价用在这里太浪费了。

毕竟两天前向机械之魂致敬后,机械之魂非常满意,夏青竟然快要攒齐了组装晶体管计算机所需的零件。

显示器由早些日子搬来的老款电脑提供,它虽是电子管结构且显示效果一般,但对于科学研究依然绰绰有余,就是偶尔有点倔强,得时不时敲打两下。

输入设备则来自马科长的帮助。

因为之前送了一辆车作为回报,所以这次得到了一台bd055型机械打字电传机。

即使有些战损影响,但这并没有难倒夏青,这个型号曾广泛用于电信领域多年,产量相对较小却相当耐用。

而且该机型自带ItA2码系统,通过五个按键的组合可实现64种字符显示,操作方便,相比其他方式更加便捷。

但此时,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