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的迎接工作做得再好,最关键还是要看这些外地来的游客们的实际体验。
在刘欣月的组织下,镇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开始带领众人前往镇子的各个景点。
大部分人都选择去上河村旁边的河道,毕竟大家伙来的本来目的,就是去河道里寻宝。
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先到镇子上逛逛。
贯穿上、下河村,并且一直向下蜿蜒的这条之前叫金穗河,寓意是河岸两边曾经有成片的稻田,每到秋天丰收的时候,河岸边上成片的金穗在秋风中波浪摇摆。
昨天晚上,沈烈跟镇政府的众人现翻查镇子的古籍,发现这条河原本不叫金穗河,大概在七十年前,这条河有着另外一个名字,而这名字的含义更为贴切……
车辆陆续来到河堤旁。
河堤下方,施工队正在抓紧施工,工程车的轰隆声,以及工人们抡着各种家伙什叮叮铛铛的声音,热闹一片。
刘欣月亲自带大家沿着河堤向上走,很快一片由遮阳伞组成的区域,周围的地面上铺着一层细沙,沙子在阳光的暴晒下,散发出金色的光泽,同时还露出一丝湿气。
一群穿着统一志愿者马甲的年轻人,站在那连成一片的遮阳伞前,每人守着一把遮阳伞。
而在遮阳伞后面的空地上,有新搭起的活动板房,这活动板房不是工人们住的那种蓝白色,一看就很土气,这活动板房是有造型的,看起来有些古色古香的感觉。
由于时间仓促,板房只有三栋。
其中一栋是镇政府人员的临时工作点,一栋的前面摆放着下河道挖玉石需要用的工具,工具可租可售,还有一栋里面摆放着一台解石机器,可以随时免费为大家解石。
距离这片区域稍远的地方,是临时搭起的卫生间,一个男士的,两个女士的。
“我是汤河镇镇委书记沈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汤河镇,旁边这条河过去叫金穗河,大家也都看到了,河堤两旁都是成片的稻田,祖辈们就根据每年秋收时候,金穗随风跌宕如浪花,取了金穗河这个名字,但实际上在一百多年前,甚至更久远的以前,这条河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正在竖起的这块石碑上的名字。”
沈烈带着于先拓、刘子光、齐二虎等人迎向众人,一见面就笑着向大家介绍。
边上不远处,一个大吊车和一群工人,正在将一块刚刻好的石碑埋入河堤旁的地基里。
石碑上的几个大字十分清晰:玉穗河。
在大字的下面,是从古籍资料上查证出的有关玉穗河的介绍,包括起源于何处,绵延至何处,还提到在旧社会时期,曾经有一批淘金客在这条河上游的山里,淘出过狗头金。
还记录在抗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一批溃败的侵略军扎进深山里,但第二天被发现全部莫名奇妙的死了,后来民间传说,是山神显灵了,让这一伙敌军在山里迷了路,活活被困死。
还有一个记录更久远,带有神话色彩,说在某个封建王朝的时候,玉穗河的源头是一个水潭,水潭的正中央有一块玉石,潭水清澈见底,玉石蛰伏于水下,每日受日月光华洗礼,久而久之修炼成了气候,恰好山外一个崔姓老叟家中的小儿子,因与家人争执怄气,来到水潭边投水自尽,当这位崔姓小儿子的尸体沉入碳底的时候,恰逢玉石开启灵智,玉石的灵智钻进尸体中重生,回到了崔姓老叟家中,两年后,本来读书愚钝的崔家小儿子,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而后做了很大的官,但一直客居他乡,但只要是他当过官的地方,政绩无不卓越,老百姓对其无不爱戴有加。
后来有一年,玉穗河突然爆发山洪,大汩的山洪如同千军万马而至,摧毁了山下河堤两岸无数百姓的房屋,也有许多村民被这一场大水冲走,幸存下来的村民们只能躲到山上,并自发地组织起来祭奠山神,希望山神大人不要发怒,收回这滔天的洪水。
夜里的时候,村长家的女儿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身材异常魁梧,差不多要与山高的男人,男人一张脸黑如锅底,对村长的女儿说他的儿子被村里的人拐跑了,要是不把他的儿子还回来,三日后大水将淹没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