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燕谍潜渊(1 / 2)

苏瑾经过不懈努力,已然将李明仪与太子暗中开展地下铁器交易、中饱私囊的证据牢牢掌握在手中。那些从东福山挖掘出的铁器残片、麦邦村查获的交易密信,再加上太子亲信的亲口供述,每一项证据都扎实有力,足以让太子与李明仪的罪行大白于天下。然而,太子如今在朝中权势滔天,党羽遍布各个角落,苏瑾与上官颖心里明白,此刻若冲动地将证据呈递上去,无疑是自投罗网。不但无法将罪犯绳之以法,反而可能引发一场腥风血雨,危及自身性命不说,还可能牵连众多无辜之人。所以,他们只能强捺住心中的急切,将证据妥善隐藏,耐心等待那个能将敌人一击致命的绝佳时机。

在对李明仪的深入调查过程中,上官颖发现了一些极为可疑的迹象,这些迹象表明李明仪的行动似乎并不局限于景国境内。他推测李明仪极有可能偷偷将部分铁器转运回了燕国。为了证实这一推测,上官颖通过在慕容青弦之前燕国精心安插的眼线,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李明仪在燕国的家人,本应在他叛变时就被燕皇在西市枭首示众,可实际上,他们却在皇家猎场安然生活着。这一情况与外界传闻大相径庭,无疑成为了整个案件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至于那份至关重要的账目记录,上官颖趁李明仪到离岛抓捕慕容青弦的最佳时机,通过对京都各大商户的排查筛选得到的。他与上苏瑾商议后,决定从与铁器交易可能有关联的商户入手。他们组织了一支精悍的小队,日夜兼程,对城内的铁匠铺、运输行以及一些大型货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查。在调查一家名为盛达的货栈时,苏瑾发现了一些端倪。这家货栈的账目记录看似平常,但其中一些收支明细却存在诸多疑点。苏瑾敏锐地察觉到,这些账目可能经过了巧妙的伪装与篡改。于是,他凭借着自己在查账方面的丰富经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仔细比对每一笔收支,追踪货物的来源与去向。经过数天几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在一本被刻意隐藏在暗格中的账册里,发现了与李明仪有关的关键账目记录。这本账册详细记录了一批特殊货物的运输情况,这些货物的标记与在东福山发现的铁器上的痕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运输的目的地隐隐指向燕国。上官颖和苏瑾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深挖,逐渐揭开了李明仪将部分铁器转运回燕国的惊人真相。

上官颖在京都秘密调查李明仪,行动慎之又慎。李明仪老谋深算,离盛京前将王启安插于上官颖身侧。王启出身贫寒,得李明仪扶持后为其眼线,实乃燕国潜伏间谍,平日伪装得忠厚勤恳,借琐事赢取众人信赖。

上官颖收到罗正愿密信,知晓李明仪是燕国细作,有私运铁器之举,其家人竟在燕国皇家猎场。上官颖欲藏密信入密室,恰在此时,神工院工匠火急火燎求见。原来,工匠们在剖析李明仪设计的三连发机弩,发现致命漏洞,一旦应用,可能对本国造成巨大威胁,故而不敢耽搁,紧急请上官颖前去定夺。上官颖无奈,只能匆忙将密信压于书房文件下,急忙奔赴神工院。

王启时刻留意上官颖,见其匆忙离去,心中起疑。他先在门口假意整理茶具,耳朵却仔细倾听周围动静,确认无人后,才缓缓进入书房。他先是装作不经意地在书房踱步,眼睛却偷偷扫视四周,确定没有隐藏的监视者。靠近书桌时,他故意将茶盏碰出轻微声响,再次试探,待毫无异样后,才发现文件下露出一角的密信。王启迅速抽出密信,快速浏览关键内容,心中震惊不已,当下决定立即传信。

王启急召心腹。心腹擅长易容,扮作渔夫驾轻就熟,对海上秘道如数家珍。趁夜,他驾小船出发,熟知官方巡逻规律的他,特意选在巡逻队交接的混乱间隙启航。航行中,虽遇狂风巨浪,他依靠丰富航海经验与对海域的精准判断,通过伪装成遇难船只骗过一支巡逻队,历经艰辛,数日后终抵离岛。依暗号于树林寻得曾青,成功递交密信,情报得以传递。

景国作为三个国家中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早期除了拥有以慕容家族为代表的优秀军事力量以外,还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神工院,此院汇聚了来自燕国、景国、赵国三个国家的能工巧匠与各领域专家,神工院等级森严,分工明确,设有器械司、建筑司、军工司等诸多部门。

一件军事器械若想从设计图纸化为实战利刃,需在神工院的重重关卡中艰难跋涉。初入神工院的器械司初级工匠们,就像是一群目光如炬的寻宝者,他们手持知识的放大镜,细致入微地审视设计图纸的每一处纹理。五日时光,他们全心沉浸于图纸的完整性考量,探究各部件组合是否如精妙棋局般合理,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注都要经过力学与工艺原理的严苛校验,任何一点瑕疵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若有幸闯过初级工匠的法眼,图纸便如同踏上了荆棘之路,被递交至中级工匠与专家小组。这里,精密的测量工具成为他们的探秘魔杖,丰富的经验化作锐利的洞察力。十日的漫长时光里,他们如同拆解谜题的智者,深入剖析设计的灵魂。材料的选用是否为器械铸就坚韧的体魄,构造能否在实战的中屹立不倒,承受住各种应力的无情冲击,每一个假设、每一次推算都伴随着激烈的讨论,智慧的火花在空气中碰撞、溅射。

而最终的审判,则由神工院的三位首席工匠执掌天平。器械司司长,犹如一位威严的裁判长,与两位资深大师并肩而坐,他们是神工院的智慧灯塔。五日的裁定过程,他们高瞻远瞩,综合权衡器械的创新性——是否能为景国军事注入全新活力;实用性——能否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一展身手;安全性——是否会成为己方的致命隐患;以及对景国军事战略的影响——是开启辉煌篇章还是埋下祸根。整个鉴定流程,如同一曲严谨的交响乐,前后历时约二十日,参与其中的人员涵盖神工院的各个层级与专业领域,缺一则无法奏响这完美的乐章。

李明仪设计的机弩一事,本应遵循这严格的流程。然而,这些年太子在李明仪的辅佐下,权势如日中天。李明仪通过收集大臣的把柄,暗中为太子谋取私利,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令众人敢怒不敢言。此次李明仪设计的机弩,便是他与太子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李明仪深知景成帝对增强军事力量、抵御外敌一事极为上心,便在朝堂之上巧言令色。他先是大肆夸赞机弩的设计理念是如何的新颖独特,声称此机弩一旦投入使用,将使景国的军事力量在周边国家中脱颖而出。他说道:“陛下,此三连发机弩威力非凡,其射速远超寻常机弩,且操作简便,若新锋营能装备此利器,边疆之患可解,景国威名远扬之日不远矣。臣日夜赶工,反复测试,虽尚未经神工院完整鉴定,但已确保其万无一失。如今边疆局势紧张,先锋营将士们正翘首以盼能有强力武器助他们保卫国土,若因鉴定流程而延误,恐失战机,让外敌小觑我景国啊。”一些大臣不明就里,被李明一的言辞所蛊惑,纷纷附和。景成帝本就求胜心切,在李明仪的劝说与大臣们的附子下,未等神工院全面深入地鉴定完毕,便下令将这机弩先行制造并拨给先锋营使用,期望借此提升军队战力,稳固景国边防。李明仪则暗自庆幸,他深知机弩的关键缺陷在常规演练中不易暴露,只要能顺利将其投入使用,日后在战场上便能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