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甄士隐授业开讲即 严琼若传来上榜信(1 / 2)

甄士隐去衙门是商议何时开讲授课的事。

南琼其他县也有学堂,只是距离槐县很远,最近的学堂步行大概需要两个时辰。

自上一个被流放的儒生因大赦回家,已经过了快两年的时间。

除了一户家中殷实的,直接送孩子去了城里的书院,其余的孩子都耽搁了下来。

也是此地读书风气不盛。打渔、种地为生的槐县人不觉得读书有什么要紧。

哪怕像是董小五的娘亲冯氏一般的,也是觉得若有先生在近前,那就送小五去好好念书。若是没有先生,不读书也没什么,总之不会为读书花费太多钱财。

方闻秋向甄士隐说了县里的情况。

甄士隐思忖,自己左右是闲在家中,能早些找些事情做也免得成日里胡思乱想。

是以拱拱手道,“劳方大人费心,家中琐事已收拾停当,至于何时开课,全由大人安排。”

问明了甄士隐随时都能开讲授课,方闻秋安排下去。

一边让人去学堂收拾布置,学堂空了那样久,自然需要检修一番。不然待雨季来临,大风大雨的天气恐又漏雨。

一边令人通知全县,让愿意读书的,先来县衙报名,再领去给甄士隐过目。县里的孩子有些是跟着过去的先生念过两年书的,有些如董小五一样刚要启蒙,自然不能编在一个班。

尽管甄士隐是犯人的身份,进到县衙来时,方闻秋就免了礼数,还命人看茶、让座,丝毫不摆官架子。

衙门中人都是会看眼色的,见方闻秋待甄士隐客气,他们当然也不会起冒犯之意。

这自然有甄士隐是读书人的缘故,还有一部分是因着英莲。

昨日英莲见过姜氏后,姜氏的心情好了不少。

药膳的作用自是没那么快,不过是将郁结心中的话都说了出来,心里畅快。

晚间对着方闻秋也有了几分好脸色。

这可是姜氏怀孕以来从来也没有过的。

方闻秋感念英莲,连带着对她家人也高看了几分。

毕竟能养出那样知礼的闺女,父母自是不差的。

昨天方闻秋与甄士隐虽是碰过面,不过是简单介绍了几句。

今日聊来,才觉甄士隐谈吐、见识皆不凡。

流放犯人的户籍身份、履历文书早已发至槐县的,可是此等小事自有县丞处理,方闻秋是今日才知甄士隐是姑苏人。

且巧方闻秋有几位相熟的同年也是姑苏人氏,细细论来,两人还有几位共同熟识的故交。

这样聊开了,越发觉得亲近,竟有一见如故之感。

这一切都被县丞吴岱仪看在眼里。

槐县的驿站与旁处不同。

本朝建立之初,由于逆贼作乱,槐县一带皆是海防兵士,驿站自然由兵部管辖。

至逆贼投降,引当地民众开荒落户。槐县虽也有些兵士驻守,可大部分已撤离。

再加上南琼地界上地广人疏,依照三十里一个驿站的标准,若是由兵部单独设立驿丞,不过是虚耗人力。因此槐县的驿站并入当地县衙管辖。

负责驿站事务的正是吴岱仪。

早上与甄士隐打了个照面后,吴岱仪就去驿站巡视,恰有京城送来的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