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赠银两英莲感厚谊 欲见面山人多谋划(1 / 2)

听柳氏说黛玉给自己带了东西,英莲自是满心激动。

只是不好意思当着柳氏的面就打开。

一边陪着说话,一边手中抚着盒子,心中猜测黛玉带来的是何物。

送走柳氏后,英莲打开木盒。

见最上面是一封信,顾不得看盒子中的其他,先拆信来看。

黛玉的信中告知英莲自己的近况,要她不必担心。

读罢信,英莲拿出盒内装的物什,鼻头发酸。

上面皆是黛玉所作之诗,黛玉在信里说,她在槐县看着这些,就如同她们还在一起一般。

最下面压着三张银票,皆是百两的面额。

在英莲两世的印象中,黛玉一直都是个神仙般的人儿。

她目下无尘,不通俗务,会春末葬花,会冬去待燕子归来。

英莲从未想到,黛玉能为自己思虑至此。

却说那日黛玉自清虚观回贾府。

雪雁怕紫鹃责骂,只待趁无人之时,才将李永年的话告诉了黛玉。

黛玉本来是恼李永年行为无状的。

若是被人发现,谁知会传出什么样的话来。

可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李永年体贴她的缘故。

无论是上回方氏来告知甄家到了槐县,还是这次施益丰向英莲提亲之事。

皆是为自己考量。

林如海来信,自然会提起这些事,只是信件从扬州辗转过来,又会迟上一月多。

她便是想带什么给英莲,由贾府转去扬州交付,也有诸多顾忌。

黛玉自六岁就来到了贾府,年纪尚幼,没有多少首饰。

这些年有的,或是依照贾府姑娘的份例所得的,或是贾母单独给的,都登记在册,当然不能赠给英莲。

再加上黛玉自来不喜金银之物,林如海每次捎来爱物,也都是极雅致的。

那些东西在富贵时是调剂,现在甄家落难,倒不如银子实惠。

其余的衣料、器物,带至槐县不便不说,黛玉还有旁的顾虑。

不同于李永年对施益丰的满心赞许,她与施益丰相交不多,对施家人更是一无所知。

甄家如今败落,当然是拿不出英莲的嫁妆来。

若是婆家难缠,见英莲的妆奁都是旁人从京城送去的,岂不是看轻了她?

思来想去,竟然没有比送阿堵物更合适的了。

此次从扬州来贾家,林如海也给了黛玉八百两体己。

黛玉倒是有心多送些给英莲,只是太多了又怕她心中不安,最后在装着诗词的箱中放了三百两。

至于是置几亩田地还是买个铺子做小生意,就都由英莲自己看着办了。

英莲知道贾府姑娘的月例一月是二两银子。

虽一应用度都是公中的,可那些奴才下人皆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黛玉客居在贾府,什么都需要银钱。

就是有林如海私下给她,那也有限。

黛玉待她如此之谊,英莲不可谓不动容。

将黛玉捎来的银票给封氏看,封氏念了几句佛,也感念黛玉的一片厚谊。

平白多了三百两银子,封氏还有其他的打算。

即便柳氏提出要给英莲置办嫁妆,且也是诚心。

可他家也不能太心实了,真的全交由施家去办。

看英莲方才与柳氏说去香铺子时神采飞扬,封氏思忖,陪嫁时旁的倒也罢了,这香铺子,是得自己开的。

婆家帮着置办了再多的物什,也都是表面上看起来风光。

女儿自娘家带去的嫁妆,是女儿的底气,必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