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四时绣(2 / 2)

眼下正是夏季,先头的绣品已算在京城贵女们中夺得一席之地,只因数量太少,没能引起跟风。光靠小环兰芝两人显然是有心无力,也不用等绣坊开起来再招绣娘,此时就需先寻几个绣技高超的来。

舅母王氏听闻沈柔止要找绣娘,举荐了几个她常买绣品的绣娘。那几个绣娘有嫌绣品阁活计累还不赚钱从而辞工单干的,有如兰芝一般将绣品卖给城中成衣铺子或绣品阁,因机缘巧合得了如王氏一般夫人青眼的。技艺有高有低,但只要肯学,不见得就不能更精湛。

沈柔止三人看了几人的绣活,又细细观察言谈举止,选了五人。因四时绣需将两地特点相结合,花样更为繁复,五人在看了四时绣的绣样后,露出退却之意,唯恐主人家事多钱少,再以绣品不合要求拒给工钱。沈柔止见了也不恼,甚有耐心,将今后的打算,并将技艺要求、工钱几何,何时给付等均详细写于契书上,双方签字画押。每张契书各有两份,一份交于她们自己保管,一份柔止保管,但凡任何一方违契,都可告到衙门里。

得了保证,五人放下心来。当天就在小环、兰芝细细拆解下,开始绣这一季的绣品。

李元恒离了府,整个靖安侯府就只剩下赵情这一个主子。除了李元恒的正院去不得,就只剩下正院旁的小楼还锁着不让任何人靠近。李元恒虽从不让进小楼,倒也没有刻意拘着下人们的嘴。赵情很容易就打听到原来这就是那位沈姑娘住的小楼,想想自己,墨竹苑虽大又精致,却离正院如天涯海角般相距甚远,远不如这一栋名曰月至的小楼。思至此,心中恨意更甚,即便李元恒已远离京城,即便沈柔止从靖安侯府离开后从未主动找过他。

皇帝自幼因母亲身份低贱,虽是皇子,过的却还不如其他皇子公主身边的婢女太监。他自小受人冷眼,心中憋着一股气,势要将昔日折辱他的人一一踩在脚下。如今梦想一朝成为现实,看着皇位下的众生都俯首称臣,心中郁气消散,却又忽地升起不安。明明想做怒目威严、不苟言笑的金刚,却极力压抑,以慈眉善目、通情达理的玉面菩萨样示人。民间道皇帝体恤臣民,又是减税负、轻徭役,又是严律法、清吏治,实乃大兴朝又一任中兴之主。然而在李元恒等随他从南域来的朝臣眼中,看似听取百官谏言,实则手段狠辣,说一不二,只是为了维持表面的仁君名号才将那些腌臜事掩在暗处不得人知。

帝王暗卫无影自新帝接手后,便杀了不少反对他的朝臣。百官进谏,议事的喧闹场面也不过是表面文章,戏做够了,便慢慢销声匿迹。

此番柳自帧又触皇帝霉头,皇帝一如既往曾起了杀念,只因柳自帧乃两朝老臣,在朝堂和民间颇负盛名,杀他怕会引起朝臣不安和民愤才作罢。

此次行宫避暑,皇帝将政事交由三公,因王成被睿王构陷,已死于牢中,其家眷死的死,伤的伤,早不成气候。丞相一职空悬,皇帝便令李元恒代领丞相一职,一是示看重之意,二是弥补强令其娶赵家之女为妾的舛误。

李元恒知晓皇帝以此安抚自己,恐与他离心。大兴朝看似海晏河清,一片繁荣之相,实则到处都是疮痍,北有胡人,南有夷族,经不起再来战事。外族之所以不敢轻易与兴朝挑起战事,就是因大兴朝本固邦宁,即便内乱频起,仍不可撼动根本。是以,安抚臣民才是重中之重。眼下他大权在握,又是南域旧臣。将他安抚好,便安了大半朝臣的心,这笔买卖皇帝并不亏。李元恒欣然领命,只是他又比往常更忙了些。这些天,他夙兴夜寐,就想将政事处理完后能抽出时间回京看看沈柔止,如今却是不成了。

钱府并不大,摊到沁馨苑就又小了一圈,如今又招了五名绣娘,沁馨苑愈发显得狭小。沈柔止索性在钱府后街赁了一个小院,从钱府角门出去,不消一刻钟就能徒步走到,甚是方便。沈柔止与小环、兰芝每日晨起吃完早膳便去小院与绣娘们一起忙活。钱馨快及笄,正在绣自己日后成亲的嫁衣,也与表姐一道去小院一起做活。

几人紧赶慢赶,又绣了三十件绣品,将成衣铺子掌柜预定那些交付出去后,就只剩下十几件可卖。

城中最大的绣品阁的掌柜是名女子,名姜娢。一日,一常来阁中买绣品的妇人腰间挂了一个荷包,那荷包与她穿的衣裙甚是相配,式样也与京中的妇人常带的不同。正巧那日,姜娢在阁中查账,每逢有人进入阁中时,她习惯性抬头张望一下来人,一眼就被来人腰间的配饰吸引住。她放下手中账册,与那贵妇攀谈一番,得知这个荷包竟是与她身上所穿衣裙一齐买来的,心中暗惊,什么时候成衣铺子竟还有如此品味,且不说花色相宜,就是那荷包式样就不像出自京城绣娘之手。姜娢记下成衣铺子铺名和地址,笑呵呵将人送到阁中选看衣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