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十八(1 / 2)

《一行居集》,刻印的字迹太细,少印刷了几千部。这是徐蔚如等人不够仔细体贴周全的地方。这本书的校对颇为精细,没看见错误的地方。这本书实在是净土宗的一大护法卫士。然而也有让人遭受损害的地方,现在不得不为你说说,其余的人就从略不说了。

二林居士最信扶乩,所录乩语,实皆与教吻合。若肯依之而行,自能得大利益。然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倘执着乩语皆悉与教吻合,皆悉可依从。必有从乩违教之失。乩中多系灵鬼,绝少真仙。纵是真仙,岂能超于诸佛诸祖之上。切不可以二林居士尚信乩,吾人何敢不信。则错之多多矣。

彭二林居士最相信扶乩,所录的乩语,实际都与教法相吻合。如果肯依着去做,自然能够得到大利益。然而彼一时,此一时。倘若执着乩语都与教法相吻合,都可以依从的话。必定有听从乩语而违背教法的过失。乩坛中大多是灵鬼所作,很少有真仙降临。纵然是真仙,哪能超过诸佛、诸祖之上呢?千万不可以说彭二林居士尚且相信扶乩,我们怎敢不相信。那么就错得太多了。

内有禅宗秘密了义经跋,谓为的系佛说。此二林之差别智未开,而启后人滥漫杜撰之端也。

这本里面有《禅宗秘密了义经跋》,他认为这的确是佛所说。这是因为彭二林的差别智没有开,而开启后人混滥散漫杜撰编造的开端。

此经法雨先亦有一本,(光)曾看一过,其语实无过咎。但是摘取楞严华严圆觉金刚等经,及六祖坛经,并净宗合会禅净二宗之语句以凑成之。通家看之固有益,不通家以此准一切乩语则误。(光)因烧之以灭祸胎。

这部经,法雨寺先前也有一本,我曾经看过一遍,其中的言语,实际上没有过失错误。只是摘取《楞严经》、《华严经》、《圆觉经》、《金刚经》等经,以及《六祖坛经》,加上净土宗,合会禅宗、净土宗二宗的语句,来凑成的一部经。大通家看了固然有利益,不通的人以此来认准确定一切的乩语,那么就有错误。我因此将这本书烧了,以灭祸胎。

二林为之校正重刻,此二林之智只知其有益,而不知其流弊之无穷。将有以邪说作正教,皆此一跋倡导之也。若(印光)刻此书,断不刻此一跋。流通佛法,大非细故,岂可不慎之于始哉。

彭二林为这本书,校正重刻,这说明彭二林的智慧,只知道这部书有利益的地方,而不知道其中的流弊无穷。将来有以邪说当作正教,都是因为一个跋文的倡导所致。如果是我来刻这本书,断然不会刻这一个跋文。流通佛法,绝非小事,怎可不在一开始就谨慎对待呢?

尔我世外人,何须贺节贺岁。阳历过年,何亦送片相贺,岂非无事生事。即尧历过年,亦不须贺。此世谛人情之俗套,如有因缘,随便提句亦可。特为贺岁数千里转致一片,则不如息心省事为妙矣。

你我是尘世之外的人,何必须要贺节贺岁。过阳历年,为何也要送贺年片相贺,岂不是无事找事。就是过阴历年,也不须要贺年。这是世俗人情来往的俗套,如果有因缘,随便提一句也可以。特别的为了贺年,几千里外寄来一张明信片,就不如静心省事为好啊!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接手书,知由病中蒙三宝力,化险为夷。方知生死了手,非一门深入,不克济事。

接到你的信,知道在病中承蒙三宝的力量,化险为夷。方才知道了脱生死,非一门深入,不能成办大事。

因研阅净宗各书。方知弥陀为我发愿立行,以期成佛。我违弥陀行愿,以故长劫恒沦六道,永作众生。了知弥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弥陀心中之众生。心既是一而凡圣天殊者,由我一向迷背之所致也。

因此研究阅读净土宗的各种书籍。阿弥陀佛为我发四十八大愿,通过兆载永劫的修行,希望成就佛道。我违背弥陀的大行大愿,所以长劫沦落在六道之中,永远做众生。完全明白弥陀为我真心中的佛,我乃弥陀真心中的众生。真心既是一,而凡夫和圣人有天殊的差别,是由于我一向迷背真心所致啊。

如是信心,可为真信。从此信心上,发决定往生之愿,行决定念佛之行。庶可深入净宗法界,一生取办,一超直入如来地,如母子相会,永乐天常矣。虽然,知之匪艰,行之维艰。

能有这样的信心,可以成为“真信”。从这种信心基础上,发决定往生的誓愿,行决定念佛的行持。才可以深入净宗法界,一生成就道业,顿超生死,往生西方佛土,亲见阿弥陀佛,如母子相会而不分离,永远享受天伦之乐。虽然懂得道理并不难,按道理真实修行就很难了。

世有一班掠虚汉,闻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或由阅教参宗,悟及此理。遂谓我与佛同,而了无所用其若修若证。遂放心恣意于一切境缘之中。误谓六尘即觉,贪瞋痴即戒定慧,何须制心摄身,无绳自缚。

世界上有一帮喜欢窃取虚名的人,听闻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或者由阅读教典参悟禅宗,悟到这种道理。就说:“我和佛相同,完全不需要再修行和证道。”于是就在一切境缘中放纵自己的心意。错误地认为:“六尘即觉,贪瞋痴即戒定慧,哪里用得着制心摄身,作茧自缚呢?”

此种见解,最为下劣。谓之执理废事,拨无因果。如以画饼充饥,陵空作屋。自误误人,罪岂有极。以善因而招恶果。三世诸佛,名为可怜悯者。

这种见解最为下劣。叫作执理废事,拨无因果。如同画饼充饥,陵空造空中楼阁,自误误人,能不罪大恶极吗?以求证道的善因而招感三途的恶果。三世诸佛将他们称为可怜悯的人啊。

汝当仗此心佛因果不二之理,切实修持信愿行法。则往生可期,成佛有望矣。幸甚慰甚。

你应当仗此心佛因果不二的道理,切实修持信愿行三法。那么往生可期,成佛有望啊!则何等庆幸!何等宽慰!

一行居集禅宗秘密了义经序,已与蔚如言之。彼回书云,彼绝未见此经,故刻时忽略过去。当将此序抽去,免滋疑误。又令刻字须粗,以期多刷。彼亦言已与刻工嘱令粗些。

《一行居集》中的《禅宗秘密了义经序》,已经对徐蔚如说过了。他回信说:他绝对没有见过这部经,所以刻书的时候忽略过去。应当将这个序文抽去,免得滋生怀疑误会。又令他将刻印的字体,必须刻得粗大,以期望(雕版经磨耐用而能)多印刷一些。他也说,已经对刻字的工人嘱咐要刻粗一些。

又言于二月初当即北上。(光)亦不问仍复从政与否。然北京现创刻经处,非蔚如照应不可。

又说在二月初,要到北京。我也不问他,是不是仍要从政做官。然而北京现在创办刻经处,非得徐蔚如照应不可。

戒烟方散布四远,有依之戒者,皆得药尽病除,真神方也。

“戒烟方”散布远近四方,有依着这个药方而戒烟的,都是药到病除,真是神奇的方子。

如来说法,原为被机。故有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五时施化之事。又以仗自力了脱则难,仗佛力了脱则易。兼以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故特开净土法门,俾上中下三根,等蒙利益,同登不退。

如来说法,原本为了适应众生根机。所以才有为了开显真实教法而施设权宜教法,开示权宜教法而显示真实教法,佛陀一生分为五个时段施设教化的事迹。又因为众生修行仗自力了脱生死非常困难,仗佛力了脱生死则很容易。再加上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所以特别开示净土法门,让一切上中下三根的众生,平等地蒙受佛法的利益,一同登临不退转的果位。

世有好高务胜者,不观时机,每以多分不能契悟者,令人修习。其意虽亦甚善,然约教而遗机,则其用力也多,而得益者少矣。

世上有一些好高骛远,追求胜妙境界的人,不观察现在的时节因缘及众生的根机,每每将大部分内容无法令人契入而证悟的法门,让人去修习。教法者的意图虽然也是善意,然而只着眼于教法并忽视受众的根器,则将事倍功半,费力多而得益少。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来书颇合善导专修之说,又契吾人庸劣之机,喜甚。

来信中所说,颇合善导大师专修之说,又契合我们平庸低劣的根机,很是欢喜。

众生习气,各有所偏。愚者偏于庸劣,智者偏于高上。若愚者安愚,不杂用心,专修净业,即生定获往生,所谓其愚不可及也。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犹然从事于仗佛慈力,求生净土一门,是之谓大智。

众生的习气各有所偏重。愚者偏于平庸低劣,智者偏于趾高气扬。假如愚者安守愚钝,不杂乱地用心,专精修持净业,这一生一定能往生,所谓他的愚钝反而成就了他,是别人比不上的。如果智者不以他的智慧自以为是,仍然从事于仗佛慈力、求生净土一门,这就是大智慧了。

倘恃己见解,藐视净土。将见从劫至劫,沉沦恶道,欲再追随此日之愚夫,而了不可得。

假如依仗自己的见解,藐视净土。就会从劫至劫沉沦恶道,打算再去追随今天的愚夫,都是不可能的了。

彼深通性相宗教者,吾诚爱之慕之,而不敢依从。何也。以短绠不能汲深,小楮 (zh u) 不能包大,故也。

那些深通性宗、相宗、禅宗、教下的人,我确实非常喜爱他们,也很仰慕他们,但是不敢依从他们。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打水的短绳子不能从深井里提水,小纸片不能包大东西的缘故啊。

非曰一切人皆须效我所为。若与我同卑劣,又欲学大通家之行为。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为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怜悯。岂非弄巧翻成大拙,腾空反坠深渊乎哉。一言以蔽之,曰自审其机而已矣。

并不是说一切人都应该效仿我的所作所为。假如有和我一样卑劣的人,又想去学习大通家的行为,打算妙悟自心,掀翻教海,恐怕他大通家做不成,反倒会被那些老实念佛,往生西方的愚夫愚妇所怜悯。那不是弄巧翻成大拙,腾空反坠深渊吗?一句话概况:看看自己的根器如何吧!

吾人但安分守愚,一任举世之人尽作通家,俾佛法大明于世,众生尽得度脱而已。快何如之。师寿处祈亦以此言告之。弘一师拟僻居深山,可谓笃信真修之士矣。欣慰无量。

我们只要安于本分,守持愚行,任由全世界的人都去作大通家,使佛法大大阐明于世间,众生全都得到度脱而已。还有比这更痛快的事吗?师寿那里,祈望也将这些话告诉她。弘一法师打算居住到偏僻的深山,可说是诚信真修的人啊!非常欣慰!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汝所说颇有道理,慰甚。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闭方便关,拒绝不急事缘,甚为有益。

你所说的颇有道理,很是欣慰。生死大事,必须应当预先备办。如果等到临终时方才修行,恐怕被业力所夺走。闭方便关,拒绝不急的事情缘务,很是有益。

罗台山之不往生堕福处,在于文字气习重耳。此习既重,则虽曰念佛,实念念在文字里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撑门面而已。此文人通病,非台山一人而已也。世智辨聪,佛谓为八难之一者,正为此也。

罗台山这个人没有往生,而堕落在有福报的地方,在于他的文字习气很重。这种习气既重,虽然也说在念佛,实际上念念在文字上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撑门面而已。这是文人的通病,不是罗台山一个人这样。佛说世智辨聪为八难之一,就是这个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