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五十四(1 / 2)

但是因为工程浩大,没有三万多圆,不能建成。因此恭敬绘出宝塔的图表,谨述愚诚。恳祈十方檀越,感佛恩德,发菩提心。打开宝藏,培植福田。使得巍巍宝塔,又能耸峙在云中。芸芸众生,重新瞻仰法相。灭除过去的罪业,种植未来的善根。

将见佛天云护,灾障冰消。身心安泰,家门迪吉。前程随心地以远大,定获富寿康宁之征。余庆偕厚德以无疆,永膺簪缨爵位之福矣。

将会见到佛天云护,灾障冰消。身心安泰,家门吉祥。自身前程将随心地而变得高远宏大,必定获得富寿康宁的前途。荫及子孙之余庆也将伴随诸位之厚德而广大无边,让他们永远享受显贵爵位的福报啊!佛顶山万年水陆募缘疏(此其悬叙下叙事不录)

窃以无缘之慈,方能度无缘之辈。非常之事,必须待非常之人。溯水陆之缘起,由观音之善权。现面然以警阿难,恳如来以宣秘咒。普使饥虚,悉获饱满。咸令鬼狱,尽生人天。

我认为:以无缘的慈心,才能够救度无缘之人。非常的事情,必须等待非常的人来做。追溯水陆法会的缘起,是由于观音菩萨的善巧方便。示现面然大士来警告阿难尊者,恳请如来宣扬秘密神咒。普遍使得饥饿虚弱的饿鬼,全都获得饱满。令一切饿鬼地狱的众生,全都生到人天。

迨至大教西来,梁武御极。虔修斋戒,感通幽冥。梦孤魂以求度,遂设法以荐拔。广请禅教之高僧,遍阅显密之奥典。运丝纶之睿藻,制水陆之仪文。仗三乘三密之真诠,承万德万灵之威力。销镕惑业,灭除罪愆。若轻霜之对于赫日,犹片雪之落于洪炉。

到了佛教传来,梁武帝即位。他虔诚地修行奉持斋戒,感应通于幽冥界。梦到孤魂来求他救度,于是设法来超荐救拔。广泛请教禅门教下的高僧,遍阅显宗密教的经典。以皇帝之尊,亲自撰写制定水陆仪轨之文。仰仗三乘三密的真诠,秉承万德万灵的威力。销熔烦惑恶业,灭除罪过愆尤。就如同薄霜被炽烈的太阳所照耀,又如一片雪花落在正在燃烧的洪炉上。

利益难名,功勋罔测。其有往劫根熟,即舍苦域而顿超乐邦。纵令宿世机生,亦升人天而永离鬼狱。以故当时求佛证明,灭烛而烛遂自然。后代依科作范,荐亲而亲蒙度脱也。

其中的利益难以说尽,功德不能测量。其中有过去劫中善根成熟,就舍离苦趣而顿时超升到极乐之邦。纵使过去世根机生疏,也升到人天而永离饿鬼地狱。所以梁武帝当时制作仪轨之后,求佛证明,灭去蜡烛,而蜡烛自己点燃。后代的人依照科文,作为轨范,荐拔亲人而亲人便得蒙度脱啊!

(参考:

《六道集》卷五:水陆大斋:梁武帝天监年。梦神僧曰。四生受大苦恼。何不作水陆大斋救拔之。帝问志公。公劝帝寻经。必有因缘。乃躬览藏经。造仪文。三年乃成。于夜捧文。停灯烛。白佛。若理协圣凡。愿拜起。灯烛自明。或仪式未详。暗如初。言讫。投地一礼。灯烛尽明。遂于天监乙酉二月十五日。在金山寺。修设水陆道场。帝亲临地席。诏僧佑律师。主其事。出苇江集。

(梁武帝天监年间。梦到一位神僧对他说:六道四生,受大苦恼。为何不作水陆大斋救拔他们呢?武帝询问宝志公。志公劝武帝寻找大藏经。必定有因缘。于是武帝亲自阅览三藏经典。制造水陆仪文。三年后完成。这天夜里手捧仪文。灭去灯烛。禀白佛陀说:如果所作的仪文义理能够协助圣凡,愿我拜起的时候,灯烛自然明亮。如果所作的仪式未能详尽,则灯烛依旧暗黑。说完,就地一拜。灯烛全都明亮。于是在天监乙酉二月十五日。在金山寺。修设水陆道场。武帝亲自临席。诏令僧佑律师。主法其事。出自宗赜禅师的《苇江集》。)

)杭州石经山弥陀寺募修葺殿堂寮舍并浚放生池疏

天下名胜之宣传宇宙者,必先有其地,而后得其人,则其名始着。是胜地名山,端赖有仪刑现未之具德高人,方可令人寤寐神驰,以生景仰。

天下的名胜之地,扬名于世界,必定先有这个地方,后来有名人住在那里,这个地方的名声才开始显着。胜地名山,要靠现在未来堪称典范的具足道德的高人,才可以令人日夜渴慕,神驰向往,来生起景仰。

若庐山之以远公着,云栖之以莲池重也。浙江山水冠天下,其地素称佛国。高人哲士,相继而出。殆所谓地灵则人杰耳。

例如庐山因为慧远大师而着名,云栖因为莲池大师而受重视。浙江的山水甲冠天下,一向被称为佛国。高人哲士,相继而出。应该就是所谓的地灵则人杰啊!

清同治间,妙然法师,专修净业。以弥陀一经,普被三根。实华严归宗之要义,亦末法最胜之慈航。拟欲镌诸山石,以垂永久。俾现未见者闻者,同种善根以生正信,修净业以往西方。

清朝同治年间,妙然法师,专修净业。认为《阿弥陀经》,普被三根。实在是《华严经》归宗的要义,也是末法最殊胜的慈航。于是打算将它镌刻在诸多山石之上,来永远流布传扬。使得现在未来,见到听到的人,同种善根,以生正信,修习净业,以往西方。

因见城北松木场,石岩高峻,石性坚致。乃买其地址,倩工开凿。请善书之沈善登居士书之。居士遂栖邓尉山,先请四位发菩提心道友,昼夜念佛,以为加持。自己放下万缘,斋沐敬书。

因为看见城北松木场,石岩高峻,石性坚致。于是买下这个地方,请工人来开凿。请善于书法的沈善登居士来书写。居士于是住在邓尉山,先请四位发菩提心的道友,日夜念佛,作为加持力。自己则放下万缘,持斋沐浴,恭敬书写。

凡书一字,必先礼佛三拜,持佛号一百八声,结印持秽迹金刚咒七遍,跪而书之。写经之外,息心念佛,不提余事。以此佛力法力加持功德,冀现未一切若见若闻之人,悉发菩提大心,顿出娑婆秽苦。

每写一个字,必定先礼佛三拜,持佛号一百零八声,结手印,持秽迹金刚咒七遍,然后跪下来书写。写经之外,息心念佛,不提其余杂事。以此佛力法力加持功德,希望现在未来,一切见到听到的人,都发起菩提大心,顿时出离秽恶的众苦充满的娑婆世界。

如此五十三日,千八百余字,方始书毕。字大几寸,铁画银钩,遒劲圆润,诚为稀有。然师遂为镌刻,深及八分。日持佛号,以为加持。尚未毕工,即已西逝。

如此经过五十三天,一千八百多个字,才书写完毕。每个字有好几寸大,横笔如铁臂,弯笔似银钩,书法健美,字体圆润,实在是希有难得。妙然法师于是请人镌刻在岩石之上,刻字深入岩石有八分之多。每天执持佛号,作为加持。尚未完工,妙然法师就往生了。

其友玉峰成方二法师,先固相与辅弼,至是遂力任其事。石经刻成,饰之以金。凡属见者,莫不肃然起敬,生稀有想。

他的好友玉峰、成方二位法师,原本就辅助他,到这时候,就毅然承担起这件事。石经镌刻完成,涂饰为金色。凡是见到的人,全都肃然起敬,生希有难得之想。

则全经功德,固已印于八识田中,作未来往生西方,究竟成佛之种子。是盖以佛力,法力,及三师沈居士之心力,为增上缘,以显发见者闻者性具功德,俾其终得受用耳。

因此,全经的功德,就已经印在八识田中,作未来往生西方,究竟成佛的种子了。这也是以佛力、法力、以及三位法师、沈居士的心力,作为增上缘,来显发见者、闻者的自性本具功德,使得众生最终得到受用啊!

由是诸檀越悉皆欢喜,争先布金。遂得佛殿僧寮,一一悉备。居然一专修净业之大道场。所谓地由人着者,非乎。

因此诸位檀越都非常欢喜,争先恐后布施金钱。于是佛殿、僧寮,一一都能具足建成。居然成为一个专门修习净业的大道场。上面所说的,地方由于人而显着,不是这样吗?

三门之外,开一池塘,以放水族诸物。继云栖天台之慈行,令将登鼎镬以充口腹者,咸得游泳其中,以尽天年。乃所以息刀兵而弭杀劫之最上良策也。

山门之外,开辟了一个池塘,来放生水族动物。继承云栖莲池大师、天台智者大师的慈悲之行,使得将要被烧煮吃掉的众生,都得以在其中游泳,以尽天年。这是止息刀兵而消弭杀劫的最上良策啊!

自建立以来,迄今五十余年,悉守成规,无忝前修。近数年来,住持才力薄弱,颇形艰难。既无田产以充常住之需用,又无道德以感檀信之供养。此之道场,几将湮没。

从建立以来,到现在有五十多年,都是守老规矩,没有玷污前贤。近些年来,住持法师才力薄弱,颇显艰难。既没有田产来作为常住的需要用度,又没有道德来感化檀越信施的供养。这个道场,几乎将要埋没。

诸居士忧之,去秋强智慧法师为住持。因特开莲社,以绍玉峰之业。必期四众同念弥陀,同求往生,复以转化一切,悉皆同辞五浊,同登九品而后已。

诸位居士非常忧虑,去年秋天,强请智慧法师来作住持。因此特别开办莲社,来继承玉峰法师的事业。是期望僧俗四众,同念阿弥陀佛,共同求往生极乐,同时要转化一切众生,都能共同辞别五浊恶世,共同登上九品莲池而后已。

其殿堂寮舍,已经五十余年,未曾修葺。兼以今夏风灾,诸多坍塌破坏。若不即修,久则更难为力。而且放生池多年未浚,淤泥充满。于放生一事,大有所碍。拟欲开拓浚掘,悉皆加倍。外竖围栏,以为防护。庶放生得所,而盗捕无由。俾流水智者慈云莲池之慈惠,永久无替。岂徒曲全物命,实欲启世仁慈。

这殿堂寮舍,已经过了五十多年,没有修理过。又因为今年夏天的风灾,很多地方都坍塌损坏。如果不马上修理,时间久了,就更加难以为力了。而且放生池也多年没有疏通,充满淤泥。对于放生这一件事,大有防碍。所以打算开拓疏通挖掘,全部都要加倍修建。外面竖起围栏,作为防护。使得放生效果良好,让别人无法盗捕。使得流水长者子、智者大师、慈云尊者、莲池大师的仁爱,永远无尽。哪里只是保全动物性命,实在是想要启发世人的仁慈之心。

倘能人各不杀,则世道有不太平者乎。但以工程浩大,所费实繁。祈(光)作疏,遍恳诸大檀越。各发菩提之心,共植出世之业。捐宝海之涓滴,成梵宇之庄严。

倘若能够每个人都不杀生,那么世道会不太平吗?但是因为这个工程浩大,所须费用实在繁多。请我写个疏文,普遍恳请诸位大檀越。各发菩提心,共植出世的事业。各捐点滴之财以汇成无边之宝海,共同成就庄严清净的天宫。

须知只园始经营,天界之宫殿已现。佛念才发起,净土之莲华即生。流水所济之鱼,已作十千天子。智者所放之物,多为海东王臣。古既如是,今岂不然。以如是因,感如是果。

必须知道只树给孤独园一开始经营,天界的宫殿已经为他现起。成佛之念刚刚发起,净土的莲华就生出来了。流水长者所救济的十千条鱼,已经化作十千天子。智者大师所放生的动物,大多成为海东高丽国的王臣。古时候既然如此,现在难道不是这样吗?以如是因,感如是果。

倘能不惜五家所共之殊珍,成就三宝兴隆之胜举。将见现生永膺多福,临终高登九品。庶可圆彰本具之佛性,速证无上之菩提矣。

倘若能够不吝惜王贼水火等五家所共的钱财,成就三宝兴隆的胜举。那么必将见到现在、未来永久享受福报,临命终时,高登九品莲池。这样就可以圆满彰显本具的佛性,快速证得无上的菩提了啊!募建普陀山轮船码头疏

观音大士,誓愿宏深。济度无方,津梁罔测。绝攀缘而赴众感,如一月普印于千江。住真际而应群机,犹阳春遍育乎万卉。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寻声救苦,处处现应化之身。随类逐形,在在作迷途之导。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救济化度众生,没有一定的方法,接引众生不可思议。断绝攀缘之心而赴众生所感,如同一轮明月普遍照印在千条江水之中。住于真如实际而随应众生的根机,犹如温暖的春天普遍化育万种草木。起同体大悲,兴无缘大慈。寻声救苦,处处显现应化之身。随类逐形,到处作迷途之导。

恩周庶类,泽润蒸民。冀含识亲见性天,固已无刹不赴感。欲众生投诚有地,特示应迹于普陀也。由是历朝钦敬,举世尊崇。佛殿经楼,杰出于云霄之外。伟文瑰笔,辉煌乎瀛渤之中。

恩德普周万物,恩泽普施万民。希望众生亲自见到自性天真佛,原本就无刹不赴感。为使众生投诚有个地方,特别示迹在普陀山。因此历朝历代钦佩敬重,举世之人尊崇奉事。 以至于,普陀山上,佛殿经楼高耸至云霄之上,题词作序雄伟瑰丽,在东洋大海之中熠熠生辉。

按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南参第二十八,于补怛洛迦,参观世音菩萨,即此山也。在昔大教未来,道场未开。凡俗虽莫睹夫慈容,仙真固常瞻乎佛日。

按照《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南参第二十八,在补怛洛迦,参观世音菩萨,就是这座山啊!在过去,佛教尚未传来,道场尚未开发。凡夫俗子虽然没有瞻仰到菩萨的慈容,而仙人常常会瞻仰到佛陀的光辉。

故秦之安期生,汉之梅子真,晋之葛稚川辈,悉皆寄寓此山,修真养道。及至朱梁开山,四众始知归向。

所以秦朝的仙人安期生,汉朝的梅子真,晋朝的葛稚川这些人,都曾经寄居在这座山,修行养道。到了后梁朱温开山,僧俗四众才开始知道归向菩萨的道场。

报德心切,不惮梯山航海之劳。投诚情殷,必致瞻仪接足之敬。但以轮船无有码头,常须小船接送,稍有风浪,甚属危险。

信众报答菩萨恩德的心急切,不畏惧攀山航海的劳苦。投献诚心殷情之至,必然会有瞻仰慈仪行五体接足的敬礼。但是因为没有轮船靠岸的码头,常常须要小船来接送,稍有风浪,便非常危险。

年力壮盛者犹可,老弱妇女,更为可虑。是则码头不修,实为大士慈悲心中一大憾事,亦属善信报答分中一大歉事。

年青力壮的人还可以承受,年老体弱以及妇女等人,就非常让人忧虑了。所以轮船码头不修好,实在是观世音菩萨慈悲心中的一大憾事,也是善信报答菩萨恩德中的一大歉事。

第以飓 (j u) 风一起,则怒浪冲激,数万斤巨石,直同转丸。若非下大资本,断难永久不坏。以故近来发心者众,而卒未实行者。以工大费钜,恐不久长,则徒费金钱,枉劳心力耳。

如果大风一起,怒浪冲激,几万斤的巨石,如同转动小石丸。如果不下大资本,断然难以永久不坏。所以近来发心的人越来越多,但并未马上修建,其原因是因为工程太大,费用巨多,恐怕时间不能长久,就白白浪费金钱,枉然劳心劳力啊!

大护法兰舫祝公,与其子伊才。素固热心公益,兼复笃信三宝。愍此情形,发菩提心。虽知不易建立,而必欲实行其事。非秉如来自利利他,孔子己立立人之心,能有是勇毅乎哉。

大护法祝兰舫居士,与他的儿子祝伊才。一向热心公益事业,兼又笃信三宝。怜愍这种情形,发菩提心。虽然知道不容易建造,但却一定要实际去做这件事。如果不是秉承如来自利利他,孔子己立立人之心,能有这样的勇敢坚毅吗?

然此功德,非数十万金,固弗能办。非但己力不足,亦欲善与人同。因以缘起,委光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