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粮仓(2 / 2)

“可就算多一些,那剩下的厫间怎么办?”

“我们除了粟籽,还有油菜籽、黄豆这些粮食啊,”熊黑站起来说,“别忘了,前段时间收下来的油菜籽,现在还放在房间和草棚里堆着呢,再不想办法给转移到合适的地方,很快就要发芽了。”

“还有一件事不知道你们考虑到了没有,”熊木此时和熊黑、熊山站在一块,“我们帮助其他部落开垦土地,教他们种植,也是要收一些粟籽回来的。按照约定的数量,是一半的收成。他们今年第一年种植,可能收成不是太好,但总量摆在那里,有个快6000亩,按照50公斤一亩的数量,也能收获个30万公斤,我们收一半,就有15万,大约3000石,这部分也要算在粮仓里,至少也要8到9个廒间。”

熊巫、石雪和熊槐等人反应了过来,是啊,要是按照这个算法,那这座粮仓的规模差不多算是合适的。因为除了存放粟籽等农作物的收成,一些蔬菜干、蘑菇等也要存放在这里,甚至一些肉干,也得放在这里存起来。

并且这个粮仓可不是一次性的,今年用来储存粮食,明年依旧可以储存,这几十万斤的粟米,可不是现在这点人和牲口就能吃完的,那到明年秋收,这些空余的厫间,就又能装满粟米了。

去年的谷仓,让族人们初步学习到,储粮环境如果潮热,就很容易生虫变质,其中有一座谷仓,可能是因为防水没有做好,里面的粟都有些发霉了,除了用来喂鸡,族人们根本没有办法食用。

因此今年要建造的粮仓,墙体较厚,在厫间里面的墙壁、地上还用晒干粟杆编成的草垫铺好,防止受潮。

厫间只开设较少的仓口、门窗,以此增加密封隔潮性能。另外,粮食收仓后会有一个后熟期,需要伴随呼吸作用才能完成,因此还要在粮仓上设置气孔和天窗,利于粮仓内通风散热,调节温湿度,保障粮食不易发霉或生虫。

所以在整个粮仓的中间,还修了一条2米宽的过道,上面就是二楼,将南北方向两个门都打开后,可以用来通风。每个廒间面向过道的方向,会在离底部50厘米的地方向外开一道小门,粮食存储的时候,会用一块高1.5米的木板挡住门,防止粮食溢出来,这样廒间里面就能形成一个3米长3米宽2米高的粮食堆。

此外,老鼠也会使粮食受到侵害,这个时代还没有猫这种动物传到这里来,所以在防鼠上,只能依靠人工定期巡查,而且熊巫还计划着抓一些黄鼠狼过来,实现熊洪所说的“动物防治”。因此这个粮仓上,在支撑仓房的柱顶还安装有防鼠作用的挡板装置。

“而且还有一个情况可能也会发生,”经过这段时间的风吹日晒,熊黑脸色似乎更黑了,“今年其他部落,每个部落都种植了粟米和黄豆,他们自己本身的存储能力很是值得怀疑,基本上是没有这样的条件和技术去存储粮食。”

“你的意思是?”熊巫似乎明白了过来,盯着熊黑。

“嗯,他们收获的粮食,很有可能在留够过冬的之后,剩下的也放在我们部落存储,我不止一次听到其他族人在讨论这个问题。”

“嗯,的确是个大问题,光是运输就够人头疼的了,”熊木捏了捏有些酸涩的眼角,“每个部落差不多都有个200石的粟,这些要是让他们直接堆到山洞里,很快就会发芽变质,太过浪费。我想有这样想法的部落不止一个两个,他们的族长也会想到这个问题的。”

“对,不用再过多讨论这个问题了,就按照你们的想法和计划,快点把这个粮仓给修建起来吧,我们真没多少时间了。”熊巫最终定下了计划,“要用多少人,多少材料,你们讨论好,给我,我来安排人手。”

“好的,基本上的材料都是齐全的,只不过需要尽快运送到这里来。”

当天下午,从部落周围的各个地方,就源源不断地运来生石灰、碎石子、砖瓦、木材等材料,并且临时让一些青壮扛起大锤,以及一些夯土的工具一起带来。

施工时,先是把一些大块的石头从地面上移走,然后端起铁锹,把这里给弄平整。随后在上面撒上一层黄土,用力夯实,用牛拉着石磙子来回碾压。压实压紧后,再撒上一些石灰作为吸水的材料,随后又铺上一层碎石子,再次压实。

在平整土地的同时,周围按照已经画好的线,来开挖地基了。

熊部落对于建造建筑的地基还是有些经验的,这座粮仓比较高大,地基的深度也就深一些,而且每隔一定的距离,还用黏土、石灰和沙子混合物,填充到作为支撑的柱子模板里,里面还有一根根长长的竹片,作为加强筋。

砌到1.5米高之后,就得搭脚手架了。

用竹子搭建的架子底部,被牢牢埋在地里,上面每隔一截距离和高度,还用坚实的渔网作为围挡,防止族人掉下来。在重视安全的基础上,熊巫才会准许熊山等人的建设。

毕竟现在任何一个人口都是宝贵的,而且熊洪宁可让一些工作停下或者变慢,也不愿意做给族人的安全带来威胁的事情,这个原则也让其他人坚持和学习了下来。

“在上面慢一点,一定小心。”

有着充足的原材料和人力,再加上熊巫每天至少往这边跑2趟,这座占地面积300多平的建筑只花了十天的时间,就到了封顶的阶段。这座粮仓的仓顶采用了中间高,两边低的“人”字形布局,四面出檐,房檐向外突出约1米,这样能够有效起到防雨的作用。

为了方便房顶的维修及冬日清扫积雪,在这座粮仓的外侧,还设置了几个空中平台,由楼梯相连接,房顶破损或者积雪过厚时,可以直接爬上平台进行处理,不需要族人站在5米多高的梯子上小心地进行维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