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那马蹄声渐近,我悄悄探出头看去,却发现是几个鞑靼的牧民,他们赶着一群羊,似乎是路过此地。我心中一动,想着或许可以跟着他们,混出这片危险之地,然后再想办法回到家乡去。
于是,我壮着胆子走了出来,用我那蹩脚的鞑靼语和他们比划着,想要表达我想跟着他们走的意思。那些鞑靼牧民起初对我很是警惕,围着我打量了一番,见我受伤又孤身一人,便放下了些防备,同意我跟着他们一起走。
我跟着他们在草原上走了几日,期间见识到了鞑靼人的生活习性,他们逐水草而居,住的是帐篷,平日里以放牧牛羊、打猎为生,虽然生活简单,却也有着别样的自在。可我心中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家乡,惦记着那卫所里的日子,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回去。
终于,在和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找机会脱离了他们,朝着南方走去。一路上,我小心翼翼地避开官道,专挑那些偏僻的小路走,生怕遇到朝廷的军队或者巡逻的官兵,被认出来是逃兵。
可这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有一回,我路过一个小镇,正准备去买点干粮,却不想在镇上被一个曾经在卫所里见过我的老兵给认了出来。那老兵瞪大了眼睛,指着我说道:“陈生,你……你怎么在这儿?你不是跟着大军北征去了吗?你该不会是逃兵吧!”
我吓得脸色煞白,赶忙哀求道:“老哥,求求你,千万别声张啊,我……我也是实在没办法了,那战场上太可怕了,我一时糊涂才做了错事,你就当没见过我吧。”
那老兵皱了皱眉头,面露犹豫之色,说道:“陈生啊,你这事儿可大可小,逃兵之罪那可是要杀头的呀,我要是不报官,被查出来了,我也得受牵连啊。”
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泪汪汪地说道:“老哥,你就可怜可怜我吧,我家里也没什么人了,我要是死了,连个收尸的都没有啊,你就放我一马吧,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
那老兵看着我这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终究还是心软了,叹了口气,说道:“罢了罢了,我今日就当没见过你,你赶紧走吧,走得越远越好,可千万别再让别人发现了。”
我千恩万谢之后,赶忙逃离了那个小镇,继续往南走,心中对那老兵的恩情感激不已,同时也越发觉得自己这一路的经历就像一场噩梦,只盼着能早日回到家乡,把这一切都忘掉。
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我终于回到了京城附近,可我却不敢回那卫所了,生怕被人发现。于是,我便在京城的郊外找了个偏僻的村子,隐姓埋名住了下来,靠着给村里的人家打些零工勉强糊口,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可我也不敢有丝毫的抱怨,只想着能这样平平安安地度过余生就好。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总会想起那次北征,想起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同袍们,想起自己临阵脱逃的怯懦之举,心中便满是愧疚与悔恨,这愧疚如影随形,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难以释怀。
在这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着各自的对外征战以及军队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且与大明1410年成祖第一次北征我是逃兵这一经历有着诸多关联与可比之处。
在英国,当时正处于中世纪晚期,其对外征战多是为了争夺领土、资源以及维护海上贸易通道等,不过其作战规模相对较小,多是一些领主带领着自己的骑士、民兵等进行局部战斗。在军队管理方面,领主对麾下的士兵有着较大的掌控权,对于逃兵的惩处也较为严厉,但因战争规模不大且相对分散,逃兵现象偶尔也会出现,不像大明有着严格的军法和大规模的军队出征,体现出不同国家实力和战略需求下对外征战规模以及逃兵情况的差异,英国重局部利益争夺且逃兵管控相对有限,大明则重整体边疆防御且对逃兵严惩不贷。
在法国,中世纪晚期的法国周边局势复杂,时常与英国等国家存在领土纷争,对外征战时注重军事策略的运用,比如利用城堡进行防御和进攻,组织骑士进行冲锋等。法国军队有着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军纪要求,对于逃兵会进行公开审判并处以重刑,不过在一些长期的战争中,因战争的残酷性和士兵们的疲惫、恐惧等因素,也会有个别士兵试图逃跑,这与大明成祖北征时面对艰难环境出现逃兵有相似之处,但法国更强调军事纪律和策略结合,体现出不同国家政治格局下对外征战方式以及对逃兵处理的差异,法国重策略运用与纪律维护,大明则重帝王亲征与军威彰显。
在奥斯曼帝国,疆域辽阔,其对外征战频繁,主要是为了扩张领土、传播伊斯兰教以及掠夺资源等。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规模庞大,兵种多样,有精锐的骑兵、训练有素的步兵以及强大的炮兵等,作战时会运用灵活的战术,充分发挥各兵种的优势。在军队管理上,对逃兵的惩处极为严酷,一旦发现,往往会处以极刑,而且其军队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支撑,士兵们多以参战为荣,逃兵现象相对较少,与大明的情况既有相似的对逃兵严肃处理之处,又因宗教因素体现出不同,体现出不同民族宗教构成和战略重点下对外征战的特点以及对逃兵态度的差异,奥斯曼重扩张与宗教激励,大明则重保疆与国法威慑。
在威尼斯共和国,作为商业城邦,其对外征战多是围绕着保护海上贸易利益展开,比如与地中海沿岸的海盗作战,或者与其他商业竞争对手争夺贸易据点等。威尼斯的海军力量强大,战船装备精良,作战时注重海战战术的运用,凭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灵活的战术,在海上取得优势。威尼斯对军队的管理侧重于保障士兵在海上作战的专业性和忠诚度,对于逃兵会采取剥夺财产、驱逐出城邦等惩罚措施,不过因海上作战风险大,偶尔也会出现逃兵情况,与大明陆地作战出现逃兵有不同的作战环境背景,体现出不同发展模式下对外征战领域以及对逃兵处置的差异,威尼斯重海上贸易保护与专业管理,大明则重陆地边疆稳定与军事纪律。
在阿拉伯地区,各个部落之间以及与周边国家时常会因为水源、草场、贸易通道等问题发生冲突,进而引发征战。阿拉伯地区的征战多具有部落性质,参战人员多为部落的勇士,作战方式较为灵活,有时会借助沙漠等特殊地形进行突袭、埋伏等。在部落军队中,对于逃兵的看法因部落而异,有的部落会严厉惩罚,认为这是有损部落荣誉的行为,有的部落则相对宽容,会考虑具体情况,这与大明统一的军法处置逃兵不同,体现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对外征战的性质以及对逃兵态度的差异,阿拉伯重部落荣誉与具体情况考量,大明则重国家法纪与统一标准。
在日本,当时处于室町幕府时代,国内虽有战乱,但对外征战相对有限,主要是与周边的朝鲜、琉球等国家有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多是为了获取物资、显示武力等。日本的军队以武士为核心,作战时注重武士道精神,讲究单打独斗的勇气和技艺,在军队管理上,武士们有着极高的荣誉感,对逃兵行为极为鄙夷,不过在一些艰难的战斗中,也会有个别士兵因恐惧等原因出现逃跑情况,与大明的情况有相似的人性挣扎之处,但因文化背景不同体现出差异,体现出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对外征战特点以及对逃兵态度的差异,日本重武士道精神与荣誉观念,大明则重军法约束与集体责任。
在朝鲜李朝,受周边局势影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