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为了“嘱累是经故”,为了要嘱咐大家能够受持流通《法华经》,而且赞美受持《法华经》的功德,所以在无量劫当中,即使在无量劫的时间当中都不能够穷尽地说清楚。因为受持《法华经》的功德真的是“无边无有穷”,从空间是无边的,从时间是无穷的。就像十方虚空,东西南北通达,是找不到边际的。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因为你受持《法华经》,你启动了一心三观。一心三观是怎么回事?是随顺于法身的功德。法身的功德是无量,你这个因地当然也无量。是这么一个情况。
己二、颂劝持 分四:庚一、持一切法;庚二、自在神力;庚三、秘要之藏;庚四、甚深之事
我们看己二的“颂劝持”,有四段。
庚一、持一切法
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见我
亦见多宝佛 及诸分身者
又见我今日 教化诸菩萨
你能够受持《法华经》,就等同于亲自见到我——这个“我”是指释迦牟尼佛,也等同于亲自见到多宝如来,也等同亲自见到十方的分身佛,而且也能够亲自地见到我今生种种教化菩萨的三乘法门。
古德解释这段说,你受持《法华经》就见佛,这个见就是相应。你受持《法华经》你就相应于法身;相应于法身,就相应于一切诸佛的应化身以及相应一切的佛法。因为你一切的佛、法都是从法身成就的,显现出来的。
我们看六祖大师就知道了,就得到印证。六祖大师,你看他这一生,他一个字都不懂。但是善根跟文字相是没有关系的,“诸佛义理,非关文字”。当然,你要是讲他的本门,他过去一定学过《法华经》,否则根机不可能这么利。但是你用《金刚经》的道理去问他,你用《法华经》的经文去问他,你就读一遍给他听,他听完以后就把它的义理解释出来,他所解释的跟古德祖师解释的完全义理是相通的。所以,真正相应于法身的人,就能够相应于一切的佛,也相应于一切的佛法,就这么情况。
庚二、自在神力
能持是经者 令我及分身
灭度多宝佛 一切皆欢喜
十方现在佛 并过去未来
亦见亦供养 亦令得欢喜
这段是重颂自在神力。众生能够如法受持读诵《法华经》,就能够使令我释迦牟尼佛跟十方分身佛以及久灭度的多宝佛欢喜。因为你受持《法华经》,就等于用真法供养如来,所以佛陀欢喜。乃至于十方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你能够受持《法华经》,也等同亲见、亲供养,而且使令过去、现在、未来的十方诸佛感到欢喜。因为,我们前面说过,你相应于法身,你就相应于十方诸佛,也相应于十方诸法。
庚三、秘要之藏
诸佛坐道场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经者 不久亦当得
十方诸佛所安住的道场(十方诸佛一定要有一个环境,要有一个平台),他的道场就是这个菩提树下。他在道场所得到的秘密不可思议的妙法,你受持《法华经》的人,“不久亦当得”。
诸位!诸佛成佛以后他得到什么妙法?你有没有想过,什么妙法?他的妙法就是说,真妄不二。就是说,他成佛了,他这一念心清净了,庄严了,那我问你,佛陀一念心当然可以一念三千,他那个一念心性通过去、现在、未来,他可以回顾他以前凡夫的时候,那他以前打妄想的心跑哪里去了?他以前是凡夫,佛陀是从凡夫修起来的。好,有一天你成佛了,你在三昧当中回顾你的过去,我那一生做什么的时候,做一个什么人,做什么事,我当时打的妄想跑哪里去了?
其实,这个妄想就是你当下这一念心。现前一念妄想,就是你未来的现前一念真如。这个是最妙的,就是真妄不二。妄想被你不断地观照,包括事修的加持,它本来是波浪,它这个波浪就开始慢慢地平静下来,变成平静的水。你说,欸,现在是平静的水,那过去那个波浪呢?波浪就是这个水,本体是不二的。所以这个就是最妙的地方,真妄不二。
庚四、甚深之事
我们看庚四的“甚深之事”,就讲到成佛的因果。先看第一段。
能持是经者 于诸法之义
名字及言辞 乐说无穷尽
如风于空中 一切无障碍
于如来灭后 知佛所说经
因缘及次第 随义如实说
如日月光明 能除诸幽冥
斯人行世间 能灭众生闇
教无量菩萨 毕竟住一乘
这一段是“通达一乘因果”。
你如果真正能够明白迹本二门的道理,然后再去受持读诵《法华经》,有什么好处呢?
“于诸法之义。”这个“法”就是一切佛法,就是你能够通达“法无碍”,五乘的法门你都能够通达。第二个,义。你不但通达法门,你还明白其中的义理,包括业果、空性、中道实相之间的关系,你全部能够了解,所以“义无碍”。第三个,“名字及言辞”。它的文字相跟言说相,这是“辞无碍”。第四个,“乐说无穷尽”,这是“乐说无碍”。所以,你受持《法华经》,你以后是辩才无碍。你看天台宗的法师,每一个都是辩才无碍,因为他们主要是受持《法华经》。
这种四无碍辩,就像风在空中活动一样,就是没有障碍的,风要往东边走就往东边走,风要往西边吹就往西边吹,他自行化他,无所障碍。如来灭后的这五种法师,他能够如实了知佛陀所说的一切经典。他受持《法华经》,但你把《金刚经》给他看,你把《楞严经》给他看,他全部都了解。包括了一切修学的差别事相、修学的次第,他都了解。他不但了解,还能够“随义如实说”,随它的义理差别来为你宣说。
就像日月的光明,破除一切的黑暗,这个受持《法华经》的人,“斯人行世间,能灭众生闇”。他能够为你解决你心中的疑惑,能够教授无量的三乘菩萨,“毕竟住一乘”。他能够让你从法力的修学,会归到心力的修学。
它是这样,就是你要掌握迹本二门。
你想想看,迹门就是权实二法,所以你掌握了迹门,你都通达这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就是迹本二门。要么就是权法,方便法门,先让你成就安乐,又让你成就解脱。佛陀没办法,因为“众生没在苦”,在痛苦当中你跟他讲太深的法,他可能就没有耐性了,所以先讲权法。最后就回归到一念心性了,一心三观。所以,你通达迹门,一切佛法都通达。
你通达本门,就开近显远,你知道应化身跟法身的关系,你也知道什么是佛陀。
好了,你知道什么是佛法,又知道什么是佛陀,那你佛教界你还有什么不懂的?一个是法,一个佛。一个是因地的法门,一个是果地的功德。所以,你迹本二门都通达了,那一切佛法对你来说,自然通达。
当然了,你没有学过佛法,就像蕅益大师跟六祖大师有差别了。蕅益大师他们书读得多的人,他讲话的那个词特别优美,这一点不同。他讲话那个文字相特别美好。六祖大师没有读过书,他那个文字相就稍微差一点,但是义理是一样的,就差在这里。
我们看第二段,“结示信解劝修”。
是故有智者 闻此功德利
于我灭度后 应受持斯经
是人于佛道 决定无有疑
这一段是整个〈如来神力品〉的一个结劝。
“是故”,一个有智慧的人在听闻受持《法华经》的功德以后,他决定会在佛陀灭度后的末法时代如法地受持《法华经》。
那么这个人有什么好处呢?“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就是把你的疑根根本地拔除。
诸位!大乘的善根最关键的就是信根,而也是最难的,这一关是最难突破。因为你所有善根里面,信、进、念、定、慧,你第一关是最难突破的。因为大乘佛法都是不思议境,净土宗也是一样。因为你信心具足,你就开始会精进了。你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生命短暂,好不容易遇到《法华经》,你当然是抓紧时间读一篇、读一品,就是把自己的一心三观加强一分的力量,对你未来的修行是很有意义,这就是储存一种强大的力量。所以信根就会产生精进,精进多了就产生正念、正定,最后无漏的智慧就出现了。而你要成就信心,就读诵《法华经》。就是你要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
成佛之道,你如果不了解这个真妄不二,你就没有办法成佛了。就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这是非常关键的信根。如果你不相信妄想的本质是真心,你就没办法成佛了。因为你不了解真妄不二,那你能够做的就是要把妄想消灭,就跟阿罗汉一样把妄想消灭。也没错,妄想灭了你内心寂静了。但是你那个寂静不是真实的寂静,那叫一潭死水,你折损了菩提性,这个是不正常的方法。所以,你能够成佛,来自于真妄不二。
净土宗的信心也是这样。净土宗的信根也是自他不二,自他不二也是建立在真妄不二。就是,你凭什么跟佛陀感应道交呢?我先问净土宗的人,如果你不学《法华经》,你认为你业障深重,佛陀万德庄严,好了,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就好,你跟佛陀之间有没有交集?如果你今天用因缘观,的确,你跟佛陀找不到交集。佛陀有他活动的十八界,你有你活动的十八界,这两个是怎么感应道交?你告诉我,你怎么感应道交?
所以,你的信根如果没有你自己理论作基础,那你这个信心只是嘴巴讲的,你临命终的时候是考验。但是,你知道“我虽业障深重,是弥陀心内的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是我心内之佛;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所以,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把你的心跟佛陀的心用自他不二的思想这么一操作,你跟佛陀是一家人,就自然感应道交。这个感应道交的信根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如果你现在用十法界来建立这个感应道交,说我是六道凡夫,佛陀是佛法界,那这个差了四法界,那你怎么说服你自己能够感应道交呢?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你一天到晚说,你业障深重,佛陀万德庄严,那你们之间怎么感应道交?你告诉我怎么感应道交?当我们是一个乞丐的时候,你认为你是真实的乞丐,你跟大富长者就没有交集了。你只能够说,我虽然业障深重,但是他是我爸爸,那就可以感应道交了。
所以这个地方,《法华经》它不仅是牵涉到大乘善根,它还牵涉到你往生的净土善根。凡是不思议境的,都是要从自他不二建立起来。否则,你自己讲信心,我看你的内心都很虚,你讲的都不踏实。因为你没有理论基础,那这样的信心就有问题。所以诸位!你受持《法华经》,你的成佛的善根,你往生的善根,这两种善根一次完成。
所以这个地方说,“于我灭度后,应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是这么一个情况。
我们看下一品,〈嘱累品〉。
这个〈嘱累品〉,跟前面的〈神力品〉等于是一组的,都是在付嘱流通,都是佛陀亲自来操办这个结示劝修。
我们看附表第四十八,第六十五面。有两段,先看第一段的“解释品目”。
一、解释品目
“嘱”谓佛所付嘱。“累”是殷重再三。佛以一乘妙法,殷重再三付嘱菩萨,令其受持流通,以自利利他,此从“如来圣旨”得名。又则“嘱”是顶受所嘱,“累”是甘而弗劳 ,此从“菩萨敬顺”得名。是故如来从座而起,申手摩顶,授以难得妙法。大众曲躬合掌,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如是殷勤授受,故名〈嘱累品〉。
“嘱累”这个“嘱”,就是佛所付嘱。前面是佛陀显神通,这地方佛陀就亲自出言,来嘱托法身菩萨,亲自来嘱托。那么这个嘱托为什么叫累呢?就是佛陀在嘱托的过程,内心非常的殷重,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大家,你们一定要在末法时代弘传《法华经》,千万不要让《法华经》断灭了。就非常殷重,叫做累。
那么嘱累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有两层意思了:
第一个,从佛陀的角度来说,佛陀以一佛乘的妙法,再三付嘱与会的法身菩萨们,令其受持流通以成就自利利他。“此从如来圣旨得名”,就是能嘱托的是佛陀。
那么接受嘱托的是谁呢?是法身菩萨。“又则嘱是顶受所嘱”,从菩萨的角度是接受佛陀的嘱咐。“累”从法身菩萨来说,他甘心接受,不畏疲劳,“此从菩萨敬顺得名”。因为法身菩萨自己也说,他自己在受持弘传《法华经》的时候,他自己也受益,他能够增进大法,增道损生。
所以总结,“是故如来从座而起”,伸出右手摩法身菩萨的头顶,授以难得的妙法。这个约着能授的佛陀。接着,所接受的菩萨,菩萨大众这个时候“曲躬合掌”,随顺世尊的教诲而依教奉行。也就是,如是的殷勤授受,包括佛陀是能付嘱,菩萨是接受付嘱,故名〈嘱累品〉。
所以这个〈嘱累品〉是双方面,佛陀是能嘱咐的,菩萨是接受嘱咐的。佛陀非常殷重,菩萨非常甘心,就合成〈嘱累品〉。
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要义”。
二、经文要义
前品佛现“神力”,普令大众心生敬信。今品佛以手摩诸菩萨顶,以正式付嘱,流通妙法。如是能令如来“法身常住”,众生佛种相续不断也。
前面一品,〈如来神力品〉,佛陀是二话不说,直接显神通。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子呢?让大家起欢喜心,由欢喜心产生了断疑生信。而这一品,佛陀是用手去摩法身菩萨的头顶,而且正式地付嘱,交代他们要在佛陀灭度以后流通妙法,勿令断绝,使令十方的世界能够“法身常住,众生佛种相续不断也”。因为,你这个《法华经》住世佛种就住世,佛种住世就有佛陀出世,就有法宝的流通,就有僧宝的成就。
所以,这个流通分虽然分成三段,其实是主要两个人物:一个是佛陀,一个是菩萨。付嘱流通主要是佛陀,佛陀亲自付嘱。亲自付嘱中,现神通力是断疑生信,成就自行的功德;〈嘱累品〉是强调要发愿,成就利他的功德。所以这个付嘱流通包括〈神力品〉跟〈嘱累品〉,主要是成就自利利他,这是佛陀亲自操办。其实后面几品都是法身菩萨现身说法了,法身菩萨自己过去怎么修《法华经》,现在怎么利他,用这种种的三昧神通来证明《法华经》的功德。
好,今天我们先上到这儿。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