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女帝领悟人心向背,许良早已洞悉人心!(2 / 2)

他当时就给出利用这些被阉掉的刘家家生子的身份,再利用他们不想死的心理“加班加点”补充供词、画押,以此在朝堂上震慑群臣。

当时萧绰还问他“这些连太监都不算的人有什么用”。

他的回答是:“不能浪费。”

瞧,这不就发挥作用了?

郑开元没说结论,只说了“证据”。

萧绰面露期待,朝许良方向看去。

发现后者如蹲草的鹌鹑一动不动时,她便压下心底无奈,冷声道:“诸位爱卿,这么多阉人,还练武,又准备送进宫中,刘怀忠到底想干什么,还用朕猜测?”

朝臣们再不复先前的质疑,纷纷进言。

“陛下,刘怀忠其心可诛!”

“陛下,微臣请斩刘怀忠,诛九族!”

“陛下……”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周培青、李三轮番上了“证据”后,朝臣们再无任何异议,纷纷谏言处死三人及其家眷。

尤其是刘怀忠还未被押解回京,其结局便已经定下。

如此重臣,在本人还未签字画押的情况下就被判满门抄斩,纵观大乾数百年也寥寥可数。

对女帝来说,这个结果是她想要却不敢想的。

在她登基之处,就有几位朝臣造谣、诋毁她是女子误国。

当时的她为了立威,果断杀了他们。

结果当时不少言官、朝臣纷纷冒死劝谏,便是史官也直言她是暴君!

而如今,她用许良计策,没有跟权臣争辩,只是在几个无关紧要的阉人身上动了手脚,添了些所谓供词,稍加放大,便引得满堂怒声!

便连史官马迁也是放下手中玉板,跪地怒谏:“陛下,不杀此贼,天怒人怨!”

她不由想起了昨日许良说的话:刘怀忠通敌卖国是真,陛下也要杀他。左右他都是要死的,怎么死,怎么死得有价值,却是可以利用的。

原本她对许良所说的“发挥死人的价值”、“死人有时候比活人有用”这些话将信将疑。

如今看到群臣反应,她深切体会到了何谓“死人比活人有用”!

殿下臣子的反应她也尽收眼底。

先前是想方设法的阻止,眼下却是疯狂补刀,生怕说得晚了,被她怀疑别有用心。

“人心所向,即为大势……”萧绰心下喃喃,恍然明白先皇在世时的教导。

此前她只是将其理解为人心向背、天下大势,君王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清楚人心向背如何。

如今却有了更深的理解!

人心所向为大势,而一个真正的君王不仅要能洞悉人心所向的大势,还可以趁机造势,让人心按照君王所思所想行事!

她是现在才明白,许良却早已熟稔无比地用上了!

萧绰心生庆幸,庆幸自己受先皇教导,谨遵“为君者要有容人之能”。

也庆幸此前她第一次见许良时有耐心听其辩解完。

若非如此,魏、楚之局如何解?

廉亲王萧荣一党如何除?

河西之战如何胜?

她更庆幸许良出身镇国公府,其祖许定山、其父许青麟,乃至许良都是忠良之辈。

不然,有这么个洞悉人心的臣子,她睡觉也不安生。

朝堂上,群情激奋,很快议定了对几个乱臣贼子的处置方式。

萧绰的威望也在群臣慷慨激昂中越来越高。

以至于她原本以为提出跟魏国“和谈”会受到部分朝臣反对的局面也未出现!

朝会既定的要事很快议定,群臣情绪高涨,一个个神色激动。

看架势,若再有奸臣,他们只怕当场就要将其生吞活剥。

恰在此时,大太监一声尖细嗓音响起:“启奏陛下,魏国已经传来消息,将派使臣出使大乾,与大乾议和。”

此言一出,朝臣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大太监,“魏国使臣?”

看他们眼神,像是恨不得立马就跟魏国使臣当面对垒。

谁也忘不了,数月之前魏使魏虔在大殿上趾高气扬的情形。

如今形势逆转,该是他们报仇了!

然而不等他们开口,大太监的声音继续响起:“楚国也传来消息,将派出使臣出使大乾!”

“赵国也传来消息,将派出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