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 请家教,邓世荣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留在他们村结婚生子的知青刘华康。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里,邓世荣他们村一共安插过四个知青,三个男的一个女的,在这四个知青中,刘华康是唯一一个选择留下来结婚生子的。
刘华康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在可以返城的时候,他已经举目无亲了。
二是他在插队的时候,跟那耶村的一个姑娘对上了眼。
当时国家为了鼓励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务农,改变农村面貌,也是下了本钱的。
选择在农村务农的,国家每人会给予230元的安置费补助,到了1973年更是把这个安置费增加到了480元。甚至,要是愿意留在农村结婚的,还另外给建房费300元。
这在七十年代,还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几个方面综合下来,刘华康最终没有选择返城,而是留下来结婚生子。
想到合适的人选后,邓世荣便朝刘华康家走去。
三分钟后,邓世荣就来到了一座看起来还比较新的泥砖屋前。
这是一座带天井的那种泥砖屋,是刘华康拿到国家给予的建房费给盖起来的。
“九公,吃了没?”
刘华康的老婆邓昌青正在喂最小的儿子吃饭,看到邓世荣过来,当即打招呼道。
邓世荣道“吃过了,你家华康在不在家?”
邓昌青先给邓世荣拿了凳子,然后朝屋里喊道“刘华康,出来一下,九公找你。”
很快,一个而立之年皮肤被晒成古铜色的青年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邓世荣后立刻打招呼道“九公。”
刚坐下来的邓世荣朝他点了点头,问道“华康,你是高中生,我想问问伱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刘华康不知道九公问这个干嘛,但还是照实说道“我当时在班里成绩能排进前十。”
邓世荣又问道“这么多年过去,你学的知识都还记得吗?”
刘华康笑道“当然还记得,77年恢复高考,我还跟其他知青一起努力复习过,想拼一下看看能不能考上大学,可惜努力了两年都没能考上,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