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新的帝王(1 / 2)

莫问兵榜 玊玉一十三 2120 字 2个月前

在苏玉灼军攻占晋州郡期间,上京城的郭元卿也没有闲着,迅速平定了龙城、真定、邢州三地,再联合南方的大夏,合围泺邑郡,泺王面对着南北夹击,不敌,遂降。

在苏玉灼和大夏夹缝中的豫王,自知早晚会被其中一方吞并,再三斟酌下,选择直接投降了苏玉灼。苏玉灼自此之后,也有了三郡之地,掌控着天下最大的金矿,豫王在掌控荥阳期间,休养生息,囤积了大量粮食,这解决了苏玉灼的燃眉之急。苏玉灼将荥阳的粮草,分发给雍西、晋州两地,因受战火牵连的两地百姓,才算真正稳定了两地的局势。

而大夏这边,虽然现在国土面积最大,但国内的局势一直不稳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随着治下百姓的日益增多,兽神教的那套蛊惑人心的办法,再也行不通了,虽然在之前建立了一套大夏独有的军队体系,但官治体系一直没有健全,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大夏皇帝,都知道只是个傀儡皇帝,这样的政权如何让百姓信服。

在郭元卿回到康棠城后,很快就发现了大夏国的症结所在,便向兽神主张自己的建立一套完善的官制体系,兽神也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但在皇帝的选择上,却让他犯了难。自己年事已高,且无子嗣,如何选择一个让众人服众的皇帝,才是关键所在。

于是,兽神便将十二兽神使召集了起来,一起来商讨,推举何人来做大夏国的皇帝。兽神开诚布公的说道:“诸位兽神使,尔等都因本尊才聚集于此,本尊谋划三十年,有诸位的相助,才让本尊平生的夙愿实现了这一半,现如今,大夏虽建立,但仍旧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机,根本原因在于,我大夏之皇权没有得到真正的集中。”

众人闻言,便一起起身跪拜,请求兽神登帝位,带领大夏一统天下。

兽神说道:“本尊年事已高,无意成为这九五之尊。本尊在谋划之初,就选定了顾维帧作为我大夏的皇帝,奈何天意弄人,本尊本意让他在外多游历,增长见识,日后为我大夏造福这天下的百姓,却不曾想,因为一女子,让他成为我大夏的最大敌人。今日将诸位聚集于此,就是要选定一个本尊的继承人,也是我大夏至高无上的帝王。”

十三人沉默片刻,互相看了一眼,齐声答道:“是!”

兽神接着说道:“诸位起来吧,本尊有两个人选,诸位商讨下,认为哪个合适?一个是本尊亲手教导了两年的魏锦禹,一个是本尊正在悉心栽培的赵文礼,此子虽屡战屡败,但心性坚韧,不是为一个好苗子。”

经过众人的商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魏锦禹最终被确定为新的皇帝。得到最终的结果后,兽神感受到穷奇的失望情绪,便对着他说道:“穷奇,这是本尊传给顾维帧的乾坤破甲枪,你回去会交给赵文礼,让他勿忘耻辱,拿着这杠枪,为我大夏开疆拓土,日后封王拜相指日可待。”

转而对着众人说道:“诸位,把面罩都摘了吧,今日起,再无兽神教,只有我大夏国,往日如何效忠兽神教,效忠本尊,日后,就得如何效忠大夏国,效忠魏锦禹。”

众人在此齐齐跪地立下效忠誓言,兽神满意的点点头。接着说道:“和诸位相识最长也有五十年了,最短者也有十来年,但本尊一直未将我的身份来历告知诸位,今日,本尊就将这些全部告知诸位,以感谢诸位对小老儿多年的信任,辅佐之情。我乃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的师兄秦离的后人,名见秦冕,我出身医学世家,那忘忧丹就是我家传之物。我因打小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且各方面天赋极佳,自小就被乡里奉为神童。后来因大周官吏的贪赃枉法,我秦家家道中落,举族搬迁到豫都郡,十四岁那年,我就掌握了所有家学,便开始四处游历,治病救人,在这期间我才看到大周百姓的生活是如此困苦。后来巴云之变爆发,让大周的百姓更是雪上加霜,自那时起,我才下定决心,要统一这天下,让百姓远离硝烟战争,能踏踏实实的生活。”

秦冕讲完自己的出身,又推心置腹的和十三人聊着与他结识的过往,众人也都感慨万千。最后秦冕给十三人重新晋封官职:甲作,原名郑昂,封卫国公,任左丞相统,百官之首;郭元卿,封辅国公,任右丞相;疏胃,原名戴鹏,封荣国公,任工部尚书;雄伯,原名穆轻舟,封穆国公,任吏部尚书;强梁,原名林风眠,封文国公,任户部尚书;祖明,原名吕玄,封英国公,任兵部尚书;委随,原名童博,封申国公,任礼部尚书;错断,原名吴安荀,封端国公,任刑部尚书;穷奇,原名赵勋,封信国公,任督察院左都御史;腾简,原名李苒,封忠国公,任荣霄阁阁主,独立六部之外,负责监察百官,收集情报;揽诸,原名独孤鹤,封镇国公,任镇国大将军,为全军统帅;伯奇,原名范庭,封勇国公,任辅国大将军;腾根,原名杨宥训,封恭国公,任统兵大都督。

之后秦冕便把其余的事情,都交给了郑昂和郭元卿两个丞相,两人也不负众望,扶持魏锦禹登上地位,为明景帝,这年为永初元年,对外不再发动战争,对内休养生息,选任各部官员,开办科举制度,对受灾严重的地区减免赋税,让大夏境内呈现一幅欣欣向荣之光景。

苏玉灼探查到大夏国在休养生息后,也紧随其后,将高君赫立为新的皇帝,称弘文帝,年号为建武,官制沿用之前大周的,拜顾维帧为丞相,弘文帝亲自要求加封苏玉灼为异姓王封号为秦王,仍旧兼任兵马大元帅,统率全军。

其余四国也很默契的没有主动发动战争,选择休养生息,稳固政权。就这样,天下的百姓过了难得的两年太平日子。

两年时间匆匆而过,永初三年开春,大夏明景帝,令统兵大都督杨宥训,封赵文礼为征南前锋大将,率领五万大军讨伐南诏国。南诏国皇帝段驰,令袁齐统兵八万赶赴边境据守。自从大夏两年前重新立帝后,为了笼络境内百姓的民心,就不再制作药人,虽然大夏军缺少药人军这一战力,但其军事实力也不是南诏军可以比拟的。

袁齐还未抵达边境,杨宥训就已经深入了番宁郡腹部,直逼番宁郡的首邑南安城,袁齐接到斥候来报,便下令急行赶往南安城,袁齐刚到南安城不久,大夏军就气势汹汹的来到了南安城下。

杨宥训下令将霹雳炮对准南安城的城门,袁齐一见霹雳炮,知道南安城要想保住,只能在大夏军冲锋的时候,再从城门杀出,一战定胜负。于是便带着军队在城门前,做好厮杀的准备,等待着大夏军轰开他们的城门。

两声炮声过后,城门四分五裂,泛起浓烟滚滚,袁齐闭上眼睛,听着外面的战马的嘶鸣声,突然睁开眼,说道:“来了!”随即下令,杀向大夏军。

赵文礼见从浓烟中杀出的南诏军,有些许的惊讶,但也并不在意,立马让将士们拿出连弩,射向对面的南诏军,袁齐见有箭羽射来,立马大喊着举盾。双方就这样试探过后,开始交战在一起。

双方前锋军在城楼下厮杀了一个时辰,杀的昏天地暗,杨宥谦见状立马亲率剩余大军前来支援,城楼上的士兵见大夏军来了支援,立马下令弓弩兵放箭阻拦援军,袁齐的副将也带领剩余的兵士杀出支援袁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