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加入国际团队(1 / 2)

金先生温文尔雅,引领着彭悦穿过长长的走廊,两侧墙壁上悬挂着历届杰出医学贡献者的肖像,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混合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他简要介绍了这次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方向——一种罕见的基因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确诊病例不足百例,致死率极高,医学界对它的了解也极其有限。

“这次项目聚集了全球最顶尖的医学专家,怀特教授是这个项目的核心人物,在神经学领域享有盛誉。”金先生指着走廊尽头一扇紧闭的房门说道。

彭悦点点头,礼貌地回应:“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各位专家合作。”

然而,当金先生推开那扇门,介绍彭悦加入团队时,怀特教授只是漫不经心地抬了抬眼皮,眼神中流露出明显的轻视。他上下打量了彭悦一番,语气带着一丝傲慢:“中医?我们这里讨论的是严肃的科学,不是什么古老的巫术。”

彭悦神色不变,平静地回应:“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医学瑰宝,它的有效性已经被无数实践所证明。”

怀特教授轻蔑地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举行。各国医学专家济济一堂,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兴奋的氛围。投影屏幕上,约翰的照片格外醒目,他是这次罕见病症的代表患者,照片上的他面容憔悴,眼神中充满了对生的渴望。

会议开始后,专家们纷纷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提出各种治疗方案和研究方向。彭悦认真倾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要点。

轮到彭悦发言时,她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病症。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或许能找到一些西医无法解释的突破口。”

她话音未落,怀特教授便不耐烦地打断了她:“中医?彭医生,我们这里讨论的是科学,不是什么玄学。这种疾病的病因已经明确,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中医能改变基因吗?”

他的话引起了一些专家的附和,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彭悦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但她并没有退缩。

“中医虽然不能直接改变基因,但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彭悦试图解释,然而小李的翻译似乎在中医专业词汇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一些专家更加误解。

“调节内部环境?这听起来更像是哲学,而不是医学。”一位专家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彭悦深吸一口气,正准备继续解释,怀特教授却再次打断了她……他拿起桌上的资料,猛地摔在桌上,“够了!我不想再浪费时间听这些毫无意义的言论……”

“怀特教授,请您尊重中医。”彭悦语气加重了几分,眼神中透出一丝坚定,“中医并非您想象的那样,它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我可以列举一些成功的案例……”

彭悦试图用一些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成功案例来解释,例如针灸治疗帕金森、中药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等等。然而,由于小李在翻译中医专业词汇时存在误差,比如将“经络”翻译成“能量通道”,“气血”翻译成“生命力流动”,这些翻译虽然试图传达中医的概念,但在西方医学的语境下却显得更加玄乎,导致部分专家误解更深,甚至有人低声议论,认为中医更像是某种神秘主义。

“彭医生,我们理解您对中医的热爱,但这次项目需要的是严谨的科学数据和可重复的实验结果,而不是个案和经验之谈。”一位来自德国的专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彭悦深感无力,她意识到中西医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和认知差异,仅凭几句话很难改变这些专家的固有观念。她意识到,必须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接下来的会议中,各国医疗专家纷纷阐述自己的研究思路,从基因编辑到免疫疗法,从药物研发到临床试验,各种方案层出不穷。彭悦认真倾听,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她发现,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医疗理念和研究方法差异很大,每个专家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切入点来融入团队。

彭悦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压力。她就像一个误入现代医学殿堂的古代医者,手中握着珍贵的药方,却无法让别人理解它的价值。她意识到,要在这个团队中立足,仅仅依靠理论和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找到一个契机,证明中医的有效性,证明自己的价值。

会议一直持续到傍晚,金先生宣布暂时休会,明天继续讨论具体的治疗方案。专家们陆续离开会议室,彭悦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资料,心中充满了焦虑和迷茫。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身影缓缓走了进来。那人身材消瘦,脸色苍白,正是照片上的病症患者代表——约翰。他步履蹒跚地走到彭悦面前,眼神中充满了期盼和不安,“彭医生,我听金先生说,您是一位中医专家?”

彭悦点点头,“是的,约翰先生。”

约翰深吸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我…我对西医的治疗方案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中医…真的能治好我的病吗?”

他的话像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彭悦的心头。她知道,约翰的希望,也是所有罕见病患者的希望。她必须找到一个方法,一个能将中医融入现代医学,为这些患者带来希望的方法。

彭悦看着约翰期盼的眼神,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她缓缓开口,“约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