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思政1(1 / 1)

一、评人生之价值,根本在观其行事,是否符合社会之发展规律,是否促进历史之进步。

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之巨变,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自我完善与发展,为人民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良机。青年宜珍视此历史机遇,立人生之价值目标于社会发展所赋予之条件,努力践行其人生之志。

三、历数千载,吾民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建设壮美河山,拓展辽阔海疆,垦殖丰饶农田,治理肆虐江河,战胜无数灾害,营建众多城村,发展百业,形成多姿生活,此乃伟大奋斗精神之体现。

四、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之精华,为道德建设提供丰富资源。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传统美德之创造性转化与发展。首当挖掘阐发传统美德,次以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终须反对复古论与虚无论两种错误思潮。

五、人身权利,公民不受非法侵犯之权利,包括生命健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安全、通信自由等。此乃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之基础,权利之重要部分。

六、庸俗唯物主义,将唯物主义庸俗化,视意识为物质,或认为精神活动仅是脑物质之分泌,混淆物质与意识之界限,抹杀二者原则之别。

七、马克思主义于物质与意识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物质,物质本质为客观实在性,彰显物质对意识之独立性、根源性,及意识对物质之依赖性、派生性。

八、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表现为:成功实践以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为前提,价值形成与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具有价值;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与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引导、促进。

九、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矛盾,决定商品经济本质及其发展。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交换体现其本质,此由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矛盾决定。商品经济下,生产者之劳动为私人劳动,欲转化为社会劳动,须以产品交换他人产品,交换为解决二者矛盾之唯一途径。

十、1923年6月,中共三大于广州举行,正确评估孙中山革命立场及国民党改革可能性,决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规定党员入党时,须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之独立性。

十一、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强调联合全国革命党派、资产阶级民主派,组成“民主主义联合战线”,标志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

十二、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合作社经济、农民手工业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合作社经济为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为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形式。主要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十三、中共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低级至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初级形式为国家资本主义,包括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为公私合营。通过这些形式,我国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之“和平赎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