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思政3(1 / 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世,中国共产党所领之统一战线,历数时期,始自第一次国共合作,继以工农民主、抗日民族、人民民主诸统一战线,积累经验宏富。其间,要妙无遗,乃在与资产阶级之关系处置得宜。党能善处与资产阶级结盟或分裂之事,则党之发展巩固,必能前进;否则,必致后退。

二、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其要旨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以取得种种成就与进步,总因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之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扬斗争精神,深化改革开放,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需把握之重大原则,然非最坚实之根基与最深厚之力量。

五、调整经济结构,宜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党中央因应经济发展之实际,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以及建设长江经济带之战略布局。

六、中华文明连绵不绝,五千余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根脉与优势,亦为“四个自信”之依据。“连绵不绝”彰显中华文明连续性之特质,此连续性决定中华民族必自行其道。

七、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之短板,其途重要。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数字化战略,提升服务数字化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项目。

八、人生价值内含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社会价值,即个体之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之价值,以个体对社会之贡献为衡量。自我价值,即个体生活对自己生存发展所具有之价值,表现为对自身物质与精神需要之满足。人生之价值,由社会规定,社会对个体之价值评判,亦以贡献为标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区别又相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之矛盾统一体。

九、中国革命道德内涵丰富独特,涵盖原则、要求、态度、修养、风尚及革命理想、精神等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为革命道德之灵魂。无数先烈为理想献身,彰显其崇高。

十、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之精华,为道德建设提供资源。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加强传统美德挖掘,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反对复古论与虚无论两种错误思潮。

十一、人民参与法治实践之方式途径日多,如参与立法讨论,依法监督,旁听审判,参与模拟法庭等。

十二、公平正义为法治生命线,司法灵魂,人民感知法治之尺度。全面依法治国,须围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贯彻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

十三、自然科学物质形态与结构具体多样,哲学物质概念为物质世界本原,抽象单一,为具体物质形态之共同本质。

十四、内容为事物要素总和,形式为要素结合结构与方式。系统为整体,由多要素构成,非自然科学物质形态构成抽象物质概念。

十五、现象为事物外部联系与特征,可感官感知;本质为内在联系与根本性质,需理性思维把握。现象与本质为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联系之范畴。

十六、对物质认识深度广度,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之依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原子为物质最小单位,混淆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与哲学物质范畴,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物质性,割裂自然与社会物质统一性。辩证唯物主义抽象出物质共同本质,指出客观实在性为物质共同特性。

十七、内容为事物存在基础,形式对内容有决定作用;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适合内容之形式促进发展,反之阻碍发展。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同一内容可由多种形式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