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欣喜地对众人说道:“今日喜得二位猛将,实乃天助我也!吾等当设宴庆贺。”
于是,众人簇拥着高览、张合进入寨中,欢声笑语,一片喜庆之景。
事后,袁绍军中暗军来报,袁绍得知高览和张合已及手下五万精锐竟然全部投降了朝廷,大发雷霆,愤怒不已。
而郭图不失时机的上言道:“合快军败,出言不逊,此番有如此行径,倒也不出意料,当下主公还需为大军下一步决断早早谋划才是!”
高览、张合两位将军得知如此消息,也是唏嘘不已,为自己投靠朝廷的正确决定而庆幸不已,这样坚定了为朝廷效力的信念。
袁绍大帐。
袁绍狠狠地将手中的酒杯砸向地面,碎片四溅,仿佛在宣泄着他心中的愤怒。
“高览、张合这两个竖子!枉我往日对他们委以重任,竟敢背叛我!”袁绍的声音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他的脸色变得阴沉至极,眼中闪烁着怒火,仿佛要将眼前的一切都燃烧殆尽。
“我定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背叛付出代价!”袁绍咬牙切齿地说道。
一旁的将领们面面相觑,不敢轻易发言。在先后失去颜良、文丑、淳于琼、张合、高览四几位大将之后,袁军的士气则是一落千丈。
此时,一名神色慌张的哨探匆匆赶来禀报,朝廷的大批大军汹涌而至,魏延、曹仁率领着一万兵卒如疾风骤雨般突袭中军,关羽和夏侯惇则指挥着骑兵从两侧凶猛掩杀,摄政王也在其后率领重兵紧随而来。
袁绍听闻这个消息后,刹那间惊慌失乱,脸色变得极为苍白,他扯开嗓子高声喊道:“快快!速速做好迎敌的准备!”
与此同时,中军大帐中已经清晰地传来兵器交错的激烈声响,喊杀声也如潮水般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沮授见形势危急,赶忙上前一步说道:“主公,眼前之事已然是必败的局面,为今之计,只有速速整顿兵马逃往冀州,方为上策。”
袁术也抓住时机说道:“大哥,事已至此,应当当机立断。冀州是我们的大本营,大不了我们从头再来罢了。”原来,袁术一直带领着两名兵卒坚守在中军,而他的儿子则被妥善安置到了幽州,并且派遣大将纪灵带领三万精锐兵马随行护送。此时眼见战局败落已定,袁术的心中竟然不可抑制地生出了些许窃喜。
袁绍看着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又想到自己一直都看不起的曹阿瞒、摄政王竟然将自己如此轻易地击败,心中满是郁闷和不甘,无数的思绪如乱麻般交织在一起,胸口忽然一阵翻涌,口中一甜,竟然晕厥倒下。
众人见此情形,顿时乱作一团,惊慌失措。好在经过军医的全力救治和精心针灸,袁绍的状况方才逐渐稳定下来。他气息虚弱,断断续续地说道:“退兵……”
看着袁军此时已毫无斗志,纷纷狼奔豕突,逃散开来,我当机立断,高声下令道:“全军出击!”我一声令下,全军将士仿若猛虎下山一般,朝着袁军汹涌冲杀而去。
战场之上,杀声震耳欲聋,硝烟滚滚弥漫,仿佛欲将这整片天地都尽数笼罩。士兵们个个英勇无畏,奋勇当先,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曹操一马当先,挥舞着手中的长剑,犹如疾风一般在袁军之中急速穿梭。他的剑法凌厉无比,每一剑都蕴含着致命的威胁,接连斩杀数名袁军士兵。他的勇猛表现宛如一面飘扬的旗帜,极大地激励着周围的将士们,使他们更加勇往直前,视死如归。
关羽骑着他那赫赫有名的千里驹,恰似战神降临凡间,冲入袁军阵中。他手中的青龙偃月刀闪烁着摄人的寒光,每一次挥出都带着无与伦比的威力,无人能够抵挡其锋芒。
夏侯惇率领着骑兵部队,如同一阵狂暴的旋风般席卷而来。他们的速度快如闪电,所过之处,袁军纷纷溃散。马蹄声如雷贯耳,仿佛是杀神降临。
此时的袁军已经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四处狼狈逃窜,试图寻觅那一丝缥缈的生机。然而,我方将士们穷追不舍,丝毫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契机。
在这场激烈异常的战斗中,刀剑相交之声此起彼伏,久久不息,鲜血染红了无垠的大地。士兵们的喊杀声、战马的嘶鸣声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曲悲壮而激昂的乐章。
午后,太阳宛如一位迟暮的老者,步履蹒跚地向着山的那畔滑落。余晖如金色的纱幔,轻轻地笼罩着整个战场,却难以遮掩袁军惨败的凄惶景象。
战场之上,袁军的旗帜七零八落,宛若风中残烛,幽幽倾诉着这场激战的残酷。士兵们个个形容憔悴,身上的铠甲残破得不成样子,满脸的尘土与血污令他们看上去颇为狼狈。
他们艰难地迈着步子,有的依靠着兵器支撑身体,有的相互搀扶,仿佛灵魂已被抽离。往昔高昂的士气荡然无存,仅余无尽的疲惫与绝望。
伤亡的士兵横七竖八地倒卧在地,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构成了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少数尚未断气的士兵发出微弱的呻吟,似乎是在向这尘世作最后的诀别。
袁军的营地凌乱不堪,帐篷倾颓,粮草四处散落。曾经威风凛凛的战车如今也残破得面目全非,仿佛在嘲讽着他们的落败。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这片凄烈的战场上,使整个场景更添悲壮。狂风呼啸着,卷起阵阵沙尘,无情地抽打在袁军士兵的身上。他们只能在落日的余晖中,拖着疲惫的身躯和满心的伤痛,缓缓地朝着远方撤退,那身影在昏黄的天地间显得无比孤寂。
最终,袁绍的精锐部队被歼灭,朝廷取得了此次官渡的大捷,但冀州地区的统一却仍然是个长时间的问题,袁家在冀州的经营几代人,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