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张伟带着残兵回到汉中太守府,看到张鲁道:“大哥,马超在我军未到之前就夺取白水关,并扮作我军,诱使我军进城,结果被马超和张燕大军埋伏,多亏我等奋力抵抗,将官士卒拼死抵抗,我等才从城中逃出。特来通知大哥。”
张鲁一听,问道:“贤弟辛苦了,现在我军如何?”
“兄长,大将杨昂、杨任带着余下士卒退守潘平关,只要守住潘平关。朝廷大军就进不得汉中来。“张伟道。
张鲁点了点头,认为关键时刻还是自己的胞弟值得信赖。便同意了张伟的建议,正准备重新调派粮草物资给予张伟之时,杨松上前拱手道:“主公,张将军前番刚刚落败,兵卒困乏,需要整顿。还请主公另择人选驻守潘平关。”
张鲁认为谋士杨松的言语似乎更加有道理,便要言说。
哪知其胞弟张松道:“大哥还不信我吗?守卫潘平关,我和手下两位大将足矣,大哥不用担心。况且前番战败乃是我军被埋伏,这次以逸待劳,那马超、张燕再厉害,我定当将他二人阻挡在关外。”
张鲁听到胞弟如此保证,便下定决心,继续任用张伟守卫潘平关。
张伟感激涕零,跪地拜谢张鲁的信任,表示定会不辱使命,死守潘平关。他带领着残兵们积极备战,加强城防,同时激励士兵们的士气。
而另一边,马超和张燕得知张伟继续守卫潘平关,带兵来到关下,看到此地乃是两山之间的关隘,若要进军,只能是将关隘攻破,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存在。
马超和张燕仔细研究了战略,决定择日后发动攻击。
贾诩道;“马将军稍安勿躁,静心等待城中送来信息后,再做打算。”
正当他们苦恼之际,张鲁的谋士杨松暗中将潘平关的布防情况送来,马超得知后大喜,与杨松约定好里应外合的计策。
几日之后的夜晚,杨松趁张伟不备,打开了城门,放马超的军队进城。
张伟的士兵们猝不及防,陷入混乱之中。
马超和张燕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城内,与张伟的残兵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张伟奋勇抵抗,但无奈敌军数量众多,最终他身负重伤,被马超所俘。
马超成功攻破了潘平关,汉中的局势变得危急起来。
张鲁得知此事后,悲愤交加,他懊悔自己没有察觉到杨松的背叛。
而杨松则因为背叛张鲁,在马超军中也并未得到真正的信任。
汉中地区的百姓们陷入了恐慌和不安之中,他们不知道未来会如何。
张鲁在太守府中,陷入了一片迷茫与困惑之中,不知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
就在此时,朝廷派出的特使携同传旨太监抵达了太守府。原来,郭嘉早已精准地料到张鲁必定会遭遇失败。然而,考虑到张鲁在当地拥有着深厚的民心基础,倘若强行攻打,恐怕会引发民众的激烈反抗。鉴于此,郭嘉向我提议,派遣朝廷特使前往汉中掌控局势,同时赋予张鲁及其手下一定的权力。对于五斗米道,在大汉律法的范围内给予宽容和延续。
想到郭嘉的顾虑确实切中了当下的实际情况,经过朝堂上的一番商议之后,最终决定派遣郎中杨修前往汉中担任太守一职,而张燕则被任命为长史,负责统领汉中的军务。与此同时,封张鲁为阆中侯,赐予其食邑万户。不仅如此,还对张鲁的家族予以优待,允许张鲁继续领导五斗米道的部众,并在大汉律法规定的范围内保留一定的权力。此外,还任用张鲁参与政事,并封赏了大量的财物和珍宝等。
当张鲁听到朝廷颁布的旨意后,心中不禁涌起巨大的喜悦。不但他手中的五斗米教部众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而且万户侯的食邑丝毫不逊色于当前的待遇,甚至可以说是大幅度地提升。再加上其他的封赏,更是坚定了他投靠朝廷的决心。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赶忙跪地叩谢皇恩的浩荡。随即便是相谈甚欢。
潘平关中,马超、张燕、贾诩等人得知汉中太守府中之事后,欣喜异常,没想到汉中竟然如此轻易就被朝廷拿下,不免佩服远在京师的摄政王的手段高明。待整顿几日后,马超、贾诩代领凉州并回返驻地,而张燕则在张鲁手下大将杨昂、杨任的协助下整编了现有汉中军四万有余,同时,杨修一方面任用张鲁手下的部分将领,另一方面将张鲁部众分散至汉中不同地区,避免他们形成过于集中的势力。另外,杨修和张鲁共同主导下,兴办汉中各地的书院,并面向百姓招收,要知道,这是一条让大山中的普通百姓有了登上仕途的机会,故而,汉中百姓纷纷拥护起朝廷的各项政令。张鲁则继续统领汉中五斗米教,他加强了教内的管理,规范了教义,使得五斗米教成为拥护朝廷的宗教。
杨修和张鲁积极与周边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保持与其他地区的官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由于各项优惠政策的推广,在半年多的努力下,汉中地区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吸引了附近更多的人前来定居和发展。汉中地区在朝廷的治理下,渐渐出现了繁荣稳定的局面。
而益州的刘璋看到汉中稳定后,自己更是过去了自由自在的王爷生活,而益州的将领看到刘璋竟然如此没有进取心,只是固步自封,满足现有的益州利益,也是无心军事,而百姓在得知汉中的低赋税和百姓可以进入书院读书的消息后,纷纷有了移居到汉中的想法,刘璋得知百姓出现了流失后,立刻下令严格郡县百姓户籍管理,不得随意离开益州,而这反而让百姓期望其朝廷收复益州,改变现有益州各项政令的期望。
得知董重将这些信息告知我的时候,杨修的一篇关于收复益州的书信放在了我的案机之上。原来,汉中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百姓移居和前来汉中发展,人口的逐渐增加,使得杨修认识到,汉中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只有扩展更多的土地,才可以解决目前汉中的发展问题,故而,杨修和张鲁将目光转向了益州,这个天然的资源。
郭嘉道:“主公,此刻万不可攻取益州啊!”
我不解的看向郭嘉,道:“奉孝何出此言,益州刘璋只知守卫一方,不知进取,此时若是朝廷进军益州,可谓是手到擒来之事,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主公容禀,当今大汉天下,首要的敌人是袁绍,而冀州袁绍已经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只要我等隔岸观火,不久便会出现改变,如果此时收复益州,荆州刘表必然心中有所计较,况且孙坚此时还在江东恐怕到时也要趁火打劫一番。还请主公三思而行啊!”
我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郭嘉的话不无道理,此时进军益州,确实可能引起各方势力的反应。
过了片刻,我开口道:“奉孝所言有理,然则汉中发展所需土地资源甚多,若不取益州,又当如何?”
郭嘉微微一笑,拱手道:“主公莫急,吾有一计。可先派使者前往益州,与刘璋商议合作之事。汉中之地,物产丰富,可与益州互通有无,如此一来,既可解决土地资源问题,又可避免与益州开战。”
我点头道:“此计甚妙。然刘璋未必会轻易同意。”
郭嘉道:“无妨。主公可派能言善辩之人前往,晓以利害,想必刘璋亦会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