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个子白衣人,带领四个黑衣高手,很嚣张地走进来。
牛采春大恐,躲到孙白发身后,颤声道“中埋伏勒。”孙白发抓着她手,小声道:“可能不是冲我们来的。”
黑衣人向屋内扫视,走向二老,冷笑道:“金长老,钱老爷!你们两位已经被包围,识相的快拿赎金。”
再看金钱二老,仍然笑呵呵的,并不紧张。牛采春以为他们功夫了得,岂料两位老人没有半点反抗,束手就擒。
金长老望着黑老大身后,眼睛里飘出淡淡金光,浑身散发腐烂诱人的铜臭味。他从容笑道:“本座立刻下旨,谁替我杀死绑匪,立即赏赐三百两黄金。”
“哈哈哈哈!两位帮主死到临头,还敢开大玩笑。你们两个只是老子掌中的小鸟。要你们怎麽死,就怎麽死!白松思纵横江湖二十年,杀人不眨眼!识相的,快快拿钱来赎命罢。”
话音未落,站在白松思身旁的三个劫匪同时出手。兵器指向白老大的要害。
白松思猝不及防,胸腹后背,顿时挨受刀剑。他退到墙角,靠在墙壁喘息,不可思议望着几个兄弟,震惊道:“三弟,四弟,还有六弟,你们,你们竟然背叛我!”
林三羞愧道:“大哥,对不住勒。实不相瞒,咱们投靠你之前,原本就是金钱帮的弟子。”
朱四冷笑道:“大哥真是不自量力。你连独孤黄昏都杀不死,何况是金钱二老?”
蔡六也抱怨道:“咱们兄弟给你卖命,能得几个钱?给金钱二老卖命,至少价码更高。”
林三走上前,给金钱二老松绑。“两位帮主,方才多有得罪。”
金老爷走至白松思跟前,冷笑道:“蠢货!金钱是不可战胜的力量!你根本杀不死金钱二佬!”
白松思瘫坐在拐角,流着血道:“没,没想到,死在兄弟的手里。”头一歪,渐渐气绝。
钱老爷吩咐道:“将尸体抬下去。你们三个,去金钱帮的库房,领赏金去罢。记住,永远忠诚于金钱帮,否则,下场跟他一样。”
鬼奴抬出白松思尸体,重新打扫干净屋子。
钱长老递给孙白发一份金钱帮长老守则。“这是咱们金钱帮的规则,请孙财主仔细过目,看完后还需要上交。”
孙白发看完后,决定参加金钱帮的长老会议。
牛采春被送到客房休息。两日后,孙白发才从金钱帮抽身,还带回来一大叠资料。
“金钱帮对朝廷机构的渗透,比唐门还要深入,其辐射面之广,令人乍舌。这个组织太可怕勒。”
“很久以前,老公只知村里的王胖子打架厉害,后来发现镇上的三德子更厉害,但他仍然比不上镇长,因他只是镇长派来的打手。后来发现镇长全家被斧头帮消灭,没过多久,发现斧头帮被名叫唐勇的武魂师消灭。后来又听说,武魂师唐勇被乾坤盟消灭;乾坤盟又被唐门数次击败,则唐门自然更厉害。再后来,唐门逐渐衰落,我又发现天机宫神秘莫测,可以预知天下大事。如今,又发现金钱帮左右着天下大势。上有朝廷,下有金钱帮。”
“强中更有强中手!”
“大唐帝国,就属最强大麽?非也,还有燕国,还有白狼国,还有妖帝,还有冥尊,还有如来佛祖和筏陀摩那,还有湿婆神和大梵天,还有创世神庄雪禅!”
牛采春笑道:“别胡扯!庄雪禅是学院的上师,如何就成创世神?”
孙白发正色道:“天元大陆上,每一种庞大势力,都源自机遇,源自长期积累,都有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墨家靠武器装备制造,唐门靠的是源源不断的人才培养,鬼城靠的是冥界的支持,才能在天元大陆立稳脚跟。白帝城是当年白帝利用世界大战,文明毁灭之机,进入蜀国,占据广袤河谷土地,赢得发展空间。”
“咱们若想开山立柜,创建新的门户组织,首先就要找到庇护新门户的守护星位。牛头族有牛魔星,唐门有老君星,咱们有甚麽呢?找到了星位,还要修练合魂,还要数十年时光升段,自己强大后才能收徒。一流的星位竞争太残酷,八流的星位只能庇护八流的组织。”
“新生势力,想要开辟发展空间,除星位匮乏外,还缺乏人手,金钱,和土地,当真难上加难啊!”
“别妄想勒。咱们这辈子,就做规矩普通人。”
孙白发生意做大,需要跟官府打交道,便通过姚崇之子姚彝,结交宰相。这一切都未能逃过御史大夫的眼睛。
开元三年,山东地区发生特大蝗灾,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若不加紧整治,后果不堪设想。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
姚崇上奏道:“《诗经》有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帝也曾下诏道:‘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这些都足以证明,灭除蝗虫是应该的。蝗虫怕人,容易驱除。田地都有主人,让他们救护自己的庄稼,一定会很卖力。夜间焚火,在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才能灭尽。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只是因为没有尽力。”
当时,朝议鼎沸,都认为蝗虫是天意使之,不宜捕杀。武宗为此犹豫不定。他担心是不是自己篡位,导致上天的惩罚。天意降灾,抗逆何用?
蝗灾愈演愈烈,轩辕勃也恐慌起来。星象师观察天象说,“这是朝廷出现蛀虫。陛下只要杀掉朝廷的蛀虫,祭祀天地,便能渡过难关。”
黄门监卢怀慎道:“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
姚崇道:“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孙叔敖斩蛇得到福报。如今蝗虫可以驱除,若任其成灾,粮食将被食尽,到时百姓何以聊生?灭蝗救人,倘有天降灾殃,有我姚崇承担,绝不会推诿给你。”
卢怀慎无言以对。
蝗虫发动攻击,粮食如何保全?没有了粮食,天下如何稳定?天灾所以降临,就是陛下不施仁德。如今京城议论纷纷,都在传唱,陛下不施仁德,导致天灾不断。唐国臣民信奉儒教“天人感应”之说。认为蝗虫乃上天降临的惩罚,应当反省,修德免灾。
姚崇再三进言道:“庸儒拘泥不化,不知变通。事物的发展常有违反经典,而切合潮流的,也有违反潮流,而合乎权宜的。古时曾有蝗灾,只因不肯捕杀,以致发生饥荒,百姓相食。如今飞蝗遍地,反复繁殖,河南河北家无宿粮,若无收获则百姓流离,关乎国家安危。灭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形成灾患为好!”
武宗听他分析得有道理,就让姚崇安排消灭蝗灾。但百官仍然疑惧不安。
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奖励,懒政的严处。并派出御史为捕蝗使,督促各地灭蝗。
地方官员手底人少事多,害怕辛烦,对灭蝗之举仍有反对意见。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前赵刘聪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他拒绝御史的指挥,不肯灭蝗。
姚崇写信责备道:“刘聪篡逆之君,德不胜妖,陛下圣明之主,妖不胜德。古时州有良守,蝗虫不敢入境,如果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发生蝗灾就是阁下无德造成的麽?”
倪若水不敢抗拒,只得配合捕杀蝗虫。
在姚崇的坚持下,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限度,虽然连年蝗灾,也没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姚崇劳苦功高,虽然屡次被弹劾,仍然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