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防李提牛(2 / 2)

极品丐帝 庄雪禅 2033 字 21天前

八月五日千秋节,正是武宗的生日,也是李隆基的生日。李林甫、张九龄等文武官员都有礼物奉上。连李隆基也给义父奉上自制的《忠臣孝子图》。张九龄也亲制风度凉茶,以玉壶呈献给陛下。

轩辕勃跟李隆基,并非同年,却是同月同日生。

李隆基脸色枯瘦,看起来是个病秧子。武宗举杯问道:“临淄王为甚麽不吃?”

李隆基满脸苦色,憔悴道:“回禀父皇,儿臣多年来,身体不适,食量一年不如一年。”

轩辕勃笑道:“临淄王真是操心过度啊!”

“父皇说笑了,儿臣闲居府邸,无外事纷扰。说起国事操心,怎能及得陛下?”

“临淄王能知足现状,安于清闲,是最好不过。朕百年之后,皇位还是要传给李家宗族。”

李隆基脸色僵住,慌忙跪地道:“儿臣不敢有非份之想。”

武宗提拔人才,不拘一格。但是提拔牛头族将军牛仙客,还是出人意外。朝臣们私下议论,牛仙客跟有熊氏,曾经是过命的交情。

中书令张九龄是文官之首,也不赞成牛头族出任宰相,明言反对道:“自开国以来,尚书之职只有德高望重者,方可担任。牛仙客边疆小吏出身,骤然提拔到清要之位,恐怕难以胜任,辜负陛下,遗羞朝廷。”

武宗要给牛仙客加封爵位。张九龄再次反对:“封爵是为奖劝功劳。牛仙客身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器械,乃是本职,不足以论功。陛下赏赐金帛即可,不可封爵。”

武宗默然无语,想给结拜兄弟赐爵,却无理由。朝廷经济困窘,牛仙客是皇帝手足,且善于理财,厉行节俭,可为君分忧。这些,你张九龄能理解麽?

李林甫却暗中进言道:“牛仙客勤俭爱民,忠于职守,乃是宰相之才。张九龄一介书生,不知大体,自以为是。”

武宗听李林甫这麽说,正合心意,龙颜大悦。次日上朝,再次提及要加牛仙客爵位,宰相张九龄不懂体察圣意,仍旧反对。

武宗怒道:“宰相嫌牛仙客家世寒微,难道你出身名门麽?”

张九龄答道:“臣岭南寒门,不如牛仙客武魂强大,但臣却在中书省,执掌文诰多年。牛仙客毕竟是牛头族,蛮夷血统,疏于文史,如加以重用,恐难孚众望。”

退朝后,李林甫再次暗中进言:“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武宗不顾朝臣反对,遂赐封牛仙客为陇西郡公,食实封五百户。

同年十一月,张九龄因为不善于迎合皇帝而罢相。忠臣最大的优点是坚持原则,敢于封驳皇帝。最大的缺点也是敢于直言,勤于进谏,让皇帝不快乐。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当皇帝丧失进取心,渴望享受,纵容自己的欲望时,正直的张九龄已经显得多余。

牛仙客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执掌门下省事务。他是牛头族出身,被群臣排挤,遇事不敢裁决,只是唯唯诺诺而已,政务皆由李林甫做主。而李林甫完全照皇帝的意思办。武宗通过罢免张九龄,实际上获得相权。

牛仙客本性谨慎,对皇帝赏赐的财物,都如数存放,不敢挥霍享用。他从来不敢以皇帝结拜兄弟自居。从前是兄弟,如今是君臣。他也是唐国历史上第一个牛头人宰相。

与狼族连年开战,导致朝廷财政紧张。谁善于理财,就能得到重用。牛仙客与李林甫,都是理财高手。

大家都说仙客廉勤,善于其职。牛仙客以积财得宰相,边将争相效仿。这正是武宗希望看到的局面。国家疲于战争,需要大臣们厉行节俭。

开元二十五年,唐武宗封牛仙客为豳国公,并追赠其父祖官职。后来,牛仙客升任侍中,兼兵部尚书。

李林甫知道皇帝信任牛仙客,故牢牢掌控牛仙客。张九龄作为文官集团的代表,则对牛头族出任宰相,颇为不屑。

牛仙客身为牛头族,却在唐国担任要职,受到老臣张九龄的鄙视排挤。他不敢托大,任相期间,凡事依从李林甫,遇事不敢裁决。

当初,张九龄担任宰相,举荐长安尉周子谅,担任监察御史。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没有宰相之才,并引谶书为证。

武后时,有谶词云:“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当时,好事者解之曰:“两角犊子,牛也,必有牛姓犯唐祚。”

牛仙客畏惧权斗和言官攻讦,早朝之时,便向皇帝请辞相位。武宗对周子谅胡乱讲吉凶,攻击牛仙客,没有表态。他想看看臣子们的态度,让奸党充分暴露。

果然,又有两个文臣,冒失站出来,攻击牛仙客。凭心而论,牛仙客接替宰相后,厉行节约,对朝廷大利。但文官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勒。他们的收入,原本很低,倘若没有杂项补贴,家中妻妾怎麽养活?牛仙客的绝对清廉,和绝对勤奋认真,让文官们有苦难言,乃至深恶痛绝。“牛头人能吃草,咱们也跟着吃草不成?”

待时机成熟,皇帝在朝堂上亲自质问,周子谅无言以对,汗流浃背。武宗以周子谅引谶荒谬,妄陷大臣,出离愤怒,命左右痛杖御史于殿庭。杖毕,又命令在朝堂上判决杀掉。

牛仙客出面劝阻,“言官罪不至死,望皇帝息怒,留其性命。”

轩辕勃看在牛仙客面子,没有处死周子谅。

十七日,周子谅流放瀼州,至蓝田时,因伤势过重,半道即死。

李林甫趁机向皇帝进言:“周子谅,原本是张九龄所荐,张曲江负有荐人不当之过。”

轩辕勃也觉得张九龄在朝,牛仙客放不开手脚。于是贬张九龄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后来,为了安慰张九龄,封他为始兴开国伯,食邑五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