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各地的势力盘根错杂,门阀跌倒,世家林立,而这些世家有许多都与李嗣源合作,甚至在背后支持,但世家大族,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他们能支持李嗣源,也能支持天子,甚至当朝的天子比李嗣源看起来更奇货可居,是个非常好的合作对象。
只是,与天子联姻就意味着要下重注,最起码,不能首鼠两端,当墙头之草,成则赚得盆满钵满,败则要被李嗣源株连。
收益有多高,风险就有多高,其中得失尽在思量之间。
刹那间,苏铭脑海里便闪过无数个念头,“朕明白诸位爱卿的心意,延续李唐血脉确实重要,但迎娶皇后非朕一人之事,更非一时之事,需从长计议。”
“今日是节度使回朝述职的日子,军国大事要紧,此事改日再议,诸位以为如何?”
杜子明见状,还想上前再劝,却被旁边的同僚拉住。
确实,今天如果没有岐王异军突起,这件事便可顺理成章的定下,但有岐王在,这事最多只能开个口子,不可能定下章程。
礼部尚书颜素臣颤颤巍巍出列,沉声道,“陛下所言甚是,微臣认为此事确要仔细筹备,陛下初登基,尚未稳定,等明年开年之后再筹备此事更为妥当。”
顶头上司已经发话,就算杜子明再想说什么,现在也已经晚了,他挣脱同僚,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不甘不愿的回到自己的位置。
刚刚拉住他的同僚看到杜子明的神色,撇了撇嘴,刚刚自己是在救他,这家伙居然还不知好歹!
礼部尚书和天子都发话了,朝臣这个时候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天子没有拒绝,他们只能按住心思,没有再继续上奏。
一切,看起来像是虎头蛇尾,令人摸不着头脑,但却又在情理之中。
随后,岐王开始述职,讲述凤翔之地的政事与军务,其余的节度使紧跟其后,虽然说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大事,但苏铭依旧听的津津有味,对各地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很多事,光凭书籍得不出结论与认知,尤其是大唐覆灭以来,各地陷入混乱,光凭集贤殿的藏书,他根本无法掌控各地节度使的情况。
他们治下有多少户百姓,掌控多少军队,钱粮几何?有无仇敌,这都需要详细的调查方能得出结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未来,朝廷注定会与这些节度使对上。
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利太大了,军政全都掌握在手,朝廷的监督几乎只是摆在纸面上,根本无用,相当于一个个小山头,土皇帝。
朝廷想要壮大,收回权利,这些人岂会善罢甘休,不将他们打服,朝廷永远都不能完成实质性的一统中原,更别说挥师南下,一统九州四海。
而想要做到这一切,都必须仰仗锦衣卫。
很快,朝会结束,百官们怀着复杂的心思下朝,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太震撼,他们要好好消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