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这两年来的苦心经营化为乌有,李嗣源心里仿佛在滴血,有些事只有在合适的时候才能做,失去了那个机会便再也做不成。
这次,本以为是心照不宣的交易,他怎么也想不到,那小子在这生死紧要的关头,不想着如何保命找退路,反而一门心思整理朝政,壮大朝廷实力。
真把自己当皇帝了?
他怎么看也不像是愚忠之人,区区一个替身,凭什么!
现在,石敬瑭被调到了河东担任副节度使,上面还有一个养子李从珂,一个是女婿,一个是养子,他们两人的关系向来不好。
这一手当真毒辣,两人不和,李嗣源也不好偏向谁,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
想了一会儿,李嗣源心中的怒火又消散了,他心中陡然升起了浓浓的疲惫之意,就算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难道自己现在能杀回河东,统帅大军杀进洛阳不成?
不可能的,他如今已经算是砧板上的肉,动弹不了了,队伍中的孟婆把他盯得很紧,他几乎无法跟手下联系,更别说命令河东的李从珂等人。
调动不了通文馆,就无法做布置,他现在等同是孤家寡人了。
……
与此同时,洛阳城中,一支身披铠甲,骑着战马的军队正从城门外归来,整齐的队伍,散发着肃杀的气息。
这些正是苏铭组建的神策军,一共三千人,为他们花费重金打造了铠甲,训练了两个月,他就将他们派到洛阳周边的郡县剿匪,平乱。
别以为洛阳周边就没有匪徒,李嗣源的牙兵只能管洛阳城内,却管不了城外的事,因此,洛阳周边盘踞着不少强盗山匪。
既然是练兵,没什么比真刀实枪更有效,苏铭索性派李绍荣带神策军出去剿匪,既能肃清周边,彰显朝廷威严,又能练兵,一举数得。
这年头的匪徒比和平年代厉害多了,大部分都是各地藩镇混战活下来的溃兵,算是职业军人。
一个月的连番大战,洛阳周边的强盗匪徒被一一肃清,神策军也减员了五分之一,但经历一场场战斗,神策军总算是有了几分模样,不再像之前那样是个样子货。
见了血的军队跟没见血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没见血的士兵,上了战场会胆怯,不知所措,而经历过厮杀的士兵熟悉战场,虽然也会胆怯,但不至于不知所措。
肃清了洛阳周边之后,苏铭又将岐国一半的兵马调入洛阳八关,女帝临走之前把岐国的调兵兵符给了他。
禁军还在训练,全是些新兵蛋子,不堪足用,借调岐国兵马,将这四塞之地守住,至此,才算是彻底将洛阳盆地掌控在手中。
走到这一步,苏铭才算是这河洛之地名副其实的掌权者,真正可以做到一言而决。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有钱,拿下了任圜的三司使,苏铭将三司改组,掌握了国库,调拨钱粮更加容易。
恰巧众秀女入洛阳,各地的藩镇节度使都奉上钱粮,所以,苏铭才能做出这么大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