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改制是朝廷的政令,他们有什么资格大放厥词,还敢威胁朝廷,如果不愿,大可不考,聚众生事,当真以为朝廷不敢对他们下手?”
“还未考上功名就如此生事,要是等有了功名,那还得了?”苏铭是在重用文臣,但并不代表他要放纵士子干扰朝政。
明末那些历史已经很明显了,复社之事不可再有,读书人不好好用功学习,反而想着干扰朝政获取名利,逼迫朝廷让步。
法不责众在古代并不适用,连坐和株连可谓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
“陛下要如何处置他们?牵连甚众可能会波及朝堂。”石瑶小心地提醒道。
苏铭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不急,先让这消息飞一会儿,朕想看看,这满朝大臣有哪些会跳出来。”
这几年来,朝廷平稳过渡,除了与契丹一战消耗人力物力,其他时候都是在积蓄实力,按部就班。
前面,他一门心思与李嗣源斗争,后面则是准备积蓄实力,与契丹决战,算算时间也不过六年时光。
除了科举选拔了一批官员充实地方,朝堂之上有许多尸餐素位之辈,而大理寺和御史台机构方才完善,指望他们纠察官员还不如去市井上风闻。
这么长时间,朝堂上的老面孔他也看腻了,总要给他们一点小小的震撼才是。
政事堂。
李存礼坐在上首,下面是几个阁臣和六部官员。
有官员开口道,“李大人,陛下让不良人收押那些士子,是否不妥啊,眼瞅着快要科举了,现在闹出这种事,恐怕会让天下读书人寒心啊。”
李存礼眉头一挑,神色有些不爽,“本官倒是想请教一下,你有何高见?”
“下官岂敢?只是有刑部和大理寺在,陛下直接让不良人逮捕是否有些偏颇?这么多士子被抓,若是引起骚乱,咱们如何向陛下交代!”
“要什么交代,陛下的意思很明白了,先把这些闹事的人处置了,有功名的革除功名,没功名的仔细查办!”
作为苏铭最贴心的臣子,李存礼哪还不知道皇帝的意思。
“一下子抓了这么多人,真的要全部查办?”刑部尚书王延庆不安的问道。
“全部查办,一个不留,科举是为国选材,这些人扰乱科举,居心叵测,必须严查,杜绝日后再有类似之事发生。”李存礼也不怕担责任,当即就一锤定音。
有了当朝内阁首辅背书,王延庆脸上的为难顿时消失,朝李存礼微微欠身便走了,剩下的大臣互相对视一眼,也都告辞。
走到他们这个地步,哪还不明白皇帝的意志,天子虽然表面温和,实际上骨子里却是强势霸道。君不见岐王,晋王全都退出朝堂,只剩下一个李存礼作为天子的应声虫?
北方一战,天子的声望达到顶峰,威压群臣,更何况禁军一直被皇帝抓在手中,无论是地方还是朝廷都没有能和天子对抗之人。
面对这样的皇帝,他们只有乖乖听命的份。
不良人虽然把那些士子抓了,但却是丢进了刑部的大牢,意思不言而喻。
很快,刑部的判决书就下来了,扣阙的人当中有不少身怀功名之人,这些人革除功名,十年不得参与考试。
而其他白身者罚赏钱,终身不得参与科举。
此举虽然没有杀他们,却基本上算是断绝了他们的科举之途,这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没了科举这条路,他们想要当官,除了当小吏之外就只有投军这一条路可以走。
但机会,实在渺茫,基本不做考虑。
判决书下来之后,一应扣阙之人在牢中求饶后悔,可惜,法令如山,已经下了就不容更改。
有那个胆子扣阙,就必须付出代价。
消息传出,满城的士子哗然,本以为朝廷会轻轻放过,没想到后果竟是这么严重,有些人甚至还庆幸自己没上头,贸然参与。
这下子,再也没有人说朝廷的科举题目有问题,毕竟那些人的下场已经很明显了。
洪武六年的恩科照常举行,参加考试的士子依旧有很多,至于那些扣阙的家伙,很少有人会记得他们。
同样的,不仅是那些士子遭殃,朝中也有不少官员为他们求情,但都被留中不发,科考举行的时候,那些人也都被贬到外地当官任职。
不良人也开始慢慢履行他们职责,纠察贪腐。
洛阳是大唐的核心,不良人在这里的势力不小,很轻易的就查出了朝中官员的情报,在经过筛选汇总了一份名单。
千秋殿,苏铭看到这份名单,当场就气笑了。
这些家伙贪污受贿真的是一点都不掩饰,以为自己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是吧?天下一统固然重要,吏治也同样重要。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都烂了,怎么能指望下面的人不同流合污?
不良人的证据很快就到了大理寺和御史台手上,但最先遭殃的反而是这两个部门,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员遭到清洗。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朝堂空了近乎三分之一的位置。
要是放在以前,肯定会影响到朝堂运转,但这些年,苏铭每年都会举行一两次科举,储备了大量人才。
这些人下有大半都被下放到地方,一部分人留在朝堂观政,几年时间下来,他们也算是历练了不少。
洛阳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官员,主官贪腐进去了副官上,主副都进去了下面的人依次顶上,要是一个衙门都进去了那就重建一个。
能在科举之道走到进士这一步的人都不是傻子,苏铭也没想要用八股来束缚他们,所以考出来的进士大多都是通晓政务的人,再不济也要在某方面出类拔萃。
这也是苏铭更改科举考试题目的原因,要真的是像大明一样八股取士,划定考试范围,虽说天下人多,内卷出来的肯定是人才。
但术业有专攻,朝廷需要的不是那种能写出锦绣文章,尊崇圣人之道的进士而是能主管一方,或通晓律法、算术、工程等等的特殊人才。
朝廷题目太难,你不会?
不好意思,你若不考,自有人来考,人数多了,总有那么几个拔尖的大才。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后世的高考要难十倍不止,而且,这世上有天才这种生物,可能你学十年,抵不上人家半年的研究。
随着科举考试的进行,朝廷反腐的风暴倒显得声势有些小了在这场风暴中,六部官员去职不少。
人少了,朝堂政事的处理效率反而更高,算是起到了另类精兵简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