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盖聂和师弟卫庄在魏国和黑白玄翦交手,那时候,黑白玄翦只有一把黑剑,却能在纵横联手之下全身而退。
这给了盖聂卫庄不小的刺激,两人这才决定离开鬼谷,下山历练。
盖聂的第一站是秦国,而卫庄则恰好相反,选择了七国当中最贫瘠,最弱小的韩国,因为这里是他的生养之地。
自此,盖聂便成了秦王身边的首席剑术教师兼保镖。
……
“相邦,孤最近一人读书实在无趣,孤听闻你门下有一少年,其名甘罗,乃是甘茂之后,此子聪慧,曾出使赵国,令我大秦白得数座城池,不知相邦可否割爱?”
春秋战国里面的神童有很多,远的就是孔子之师项驼,近的就是秦国的十二岁上卿甘茂,可惜,此人最后沦为嬴政跟吕不韦之间的政治牺牲品,被杀了。
在这个世界,此人倒是没死,反倒被阴阳家收留,变成了阴阳家日月星三护法中的星魂,阴阳家的人操弄五行阴阳之术,天资高绝。
如此人才,进了阴阳家实在可惜。
嫪毐的事情处理完之后,吕不韦在苏铭面前从容了许多,他捋了捋胡须,笑道,“没想到此子的名声竟然传到大王耳中,看来,他有福了。”
苏铭放下手中书卷,“人才难得,孤颁布招贤令,目前能入眼的也只有鬼谷弟子,甘罗少年天才,孤倒想多亲近亲近。”
“纸张此物,相邦可还满意?”
说到纸张,吕不韦脸上笑容更深,“此物传于六国,让我大秦收获金银无数,达官显贵皆追捧此物,可惜,此法目前只能由我们官营,否则会有泄露的风险。”
“若论经商,天下有谁能比得过相邦,这东西可以暂时不必推行,竹简已经用了这么多年,再继续用下去也无妨,慢慢过渡就是。”
“只要能为我大秦谋取更多利益,一切都值得。”
“大王说的是,老臣定不会让大王失望。”
……
官署,一个少年人正跪坐在案牍前翻阅竹简,他穿着黑色劲装,头上戴着铁冠,稚嫩的面容上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成熟。
“甘上卿,相邦大人召见。”
甘罗微微点头,放下手中竹简,“好,我这就去。”
“甘罗,本相有件事要你去办。”
大厅中,吕不韦坐在上首,当朝权臣的风范溢于言表。
“相邦大人请说。”
吕不韦盯着甘罗,眼里露出一丝惋惜,“大王逐渐年长,正在读书,本相要你在大王身边伴读,你可愿意?”
一时间,甘罗沉默了,若说不愿意,那是假的,他是大秦的王,一旦他亲政,自己就能一步登天,踏入秦国朝堂掌握实权,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当个虚职上卿。
可,他是吕不韦的门客,若背弃主家,实在违背道义。
吕不韦一眼就看清了甘罗的顾忌,当即就道,“你我都是大秦的臣子,为大王效劳是应该的,以后你入朝为官,老夫脸上也有光,你不必顾及我。”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甘罗也无法再推辞,当即朝吕不韦行礼,“甘罗拜谢恩相。”随即,甘罗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是吕不韦的门客。
……
甘罗踏入秦王宫,沿着高高的台阶一步步向上,刚走到顶上,就碰到了穿着王袍的苏铭。
“甘罗,孤等你很久了。”
“臣参见大王。”
“如果没记错的话,你的年纪比孤要小吧。”
“微臣确实比大王要小两岁。”
“走吧,随我用膳。”
宫殿内,苏铭让寺人摆上饭菜。
粗糙的粟饭,水煮芥菜,还有鹿肉,清酒,有荤有素,搭配很合理。
“甘罗,最近你在读什么书?”
“回大王,微臣正在钻研相邦大人的《吕氏春秋》。”甘罗坦荡的回答,没有隐瞒的想法。
苏铭端起酒杯,嘴角露出一个莫名的笑容,“吕氏春秋,一字千金,呵。”
要说吕氏春秋没有一个字能改动,他是不信的,之所以没人敢改,那是因为这本书是秦国丞相吕不韦命人编纂而成,慑于他的权威,谁敢改?
当然,那是之前,现在吕不韦已经慢慢收敛,不再像以前那样气焰张扬,从他退出赵姬的后宫就可见一斑。
很快,苏铭吃完饭,擦了擦嘴,对还在慢慢用饭的甘罗说道,“用完饭,孤赐给你一部书,这部书比《吕氏春秋》更值得钻研。”
“谢大王。”
当他起身离开大殿的时候,甘罗也连忙起身跟在后面。
来到藏书室,入眼处的书架当中吗,摆放的不是一卷卷竹简,而是一本本厚厚的书籍,书籍的封面是一种质地很硬的纸,上面写着书的名字。
苏铭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书递给甘罗,“这本书,你要好好研读。”
甘罗神色一凛,双手接过,“臣谢大王赏赐。”
拿到书,看到书面封皮上的三个大字,他愣住了,“《韩非子》?”
此刻,他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疑惑,韩非是何人?
现在的韩非尚在齐国桑海求学,拜在荀子门下,所写的《韩非子》尚不全,等到他回到韩国,才将完整的《韩非子》写完。
可即便是如此,他的书仍旧很对苏铭的胃口,哪怕他在后世看过全篇,依旧觉得有趣。
苏铭看着他疑惑地神情,笑道,“写这本书的人是韩国人,比你大不了几岁。”
一听这话,甘罗心中的好胜心被激起,我倒要看看你写的什么东西,居然被大王如此推崇。
他找了个地方坐下,翻开书开始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