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韩非入咸阳(2 / 2)

……

咸阳宫。

得知韩国和亲队伍到来,苏铭在章台宫接见了韩国使者,双方正式移交边境五座城池,同时,红莲公主也被送入后宫。

不过,他倒是没去看红莲公主,小丫头片子,有什么好看的?

比起她,苏铭更在意韩非。

大殿内,苏铭身着玄色王袍,头戴冠冕,腰间配着秦剑,整个人显得不怒自威,极具王者风范。

殿中,韩非一改之前的颓废,特意在入宫前休整,再怎么说,也不能失了韩国王室的颜面。

此刻,他一袭华贵锦雅地紫纹单襦袍,丰神如玉,姿容俊秀,特别是一对剑眉,斜飞入鬓,飞扬的剑眉加上深邃的桃花眼、纯净清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看就知道非是等闲之辈。

看着身前的紫衣贵公子,苏铭眼眸深处掠过一丝毫不掩饰的欣赏,韩非的大名如雷贯耳,即使法家在汉朝罢黜百家的时候失去了政治地位,可历代儒家无一不是披着法家的皮行事。

可以说,韩非就是诸子百家时代最后一个绝顶人才。

通过黑冰台的消息,苏铭也得知了韩非回到韩国后的经历。只能说,不愧是能写出那些千古雄文的大才,不愧是能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的人,不愧是可以被称为子的人。

有的人,只需要看一眼,就能明白其人。

有着后世的记忆,苏铭可知晓韩非看似玩世不恭的背后,有着远远超常人者的理想和才能。

“参见大王。”

“韩非,我们终于又见面了。”高台上,苏铭盯着韩非,眼里满是欣赏。

韩非眼皮一跳,“大王之前见过我?”

苏铭嘴角微扬,“我曾前往齐国桑海,在那曾与你见面,还请你在有间客栈吃了顿饭,有间客栈的酒,滋味不错吧。”

此话勾起了韩非的记忆,他想起来,当初在桑海,是有过这段经历。

韩非面上露出淡淡的苦笑,“大王千金之躯,竟然远赴桑海,实在令人意外。古人云:千金之子不坐垂堂,而大王可谓是万金之躯,却如此冒险,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能在桑海见到荀夫子,遇见你韩非,冒点风险也是值得。”

这时候,韩非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来秦国了,一切都是源自于桑海的那次会面。

而他不知道的是,即便他没有与苏铭见面,他一样会来秦国,无论是苏铭还是历史上的嬴政,对人才都是极其渴望。

有偌大的名声在外,他岂会忽视?

“大王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听到他的话,苏铭声音幽然,透着淡淡的得意:“天下虽广,列国袤阔,却少有懂我之人,然一阅韩非先生所着之书后,让人回味无穷。今天这次见面,孤期待已久。”

诸夏之民数千万,庄周三剑以蔽之,列国乱世,大秦独霸天下,大势已成,唯缺少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也是自己为何要找韩非的原因。

苏铭固然可以给秦国变法,但他终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在咸阳城站的太高,离底层百姓就越远。

变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秦国若想建立一个长久的帝国,必须变法,他可以做领导者,却不能当执行者,人的精力有限,他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变法上。

这也不符合嬴政的人设,既然要扮演,那就务必扮演好这个角色,不能出戏,没道理嬴政能做到的,他做不到。

随即,苏铭走下高台,邀请他坐下,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孤曾听闻,先生说七国的天下,你要九十九?”

韩非神色大囧,“大王的消息果然灵通,一时玩笑,当不得真。”

苏铭点点头,又摇摇头,“先生师出儒家,又创立法术,集商君之法、申不害之术、慎到之势为一身,如此,堪为天下之才,先生之法,也当为天下之法。”

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七国民众受乱世之疾久矣,百家各有其道,唯有在先生的身上,寡人看到了希望。先生可愿与我携手,铸就一把天子之剑,开千古一国之梦!”

韩非心中轻叹,虽然他很想答应,但他知道答应之后会发生什么,他不希望自己成为灭亡韩国的帮手和助力。

“大王言重了,韩非不过是多读了一些书,实在担不起如此重任。”

苏铭脸上笑容更浓,从袖子里掏出薄薄的书册,“哦?这份《强韩书》也不是你写的咯?”

什么?

韩非眼珠子都要瞪出来,目光死死的盯着苏铭手上的书册,久久没有移开,如果没看错的话,这正是自己呈给父王的那份,上面还有自己的名字,这东西为什么会在秦王手上?

秦国对韩国的侵蚀已经如此厉害了?

良久,韩非幽幽一叹,“秦国的情报,当真厉害,韩非受教了。”

苏铭将书册放到案上,沉声道,“韩非,你变法的想法没错,可惜挑错了地方,韩国没有变法的条件,更经不起折腾,四战之地,国小民弱,如何变法?”

“数百年前,秦孝公之所以能变法,是因为秦国地处西陲边境,有一个安稳的大后方,其次,秦国有山川地形之势,其他国家没法轻易攻下秦国。”

“最后,秦孝公一心求才,想要振兴大秦,相比之下,你那父王真是糟糕透了。”

面对这些诛心之语,韩非无话可说,因为他说的都是对的,而且都说到了点子上。

事实上,他比谁都知道韩国的情况,可他就是不死心,妄图以一人之力对抗大势,结果就是,自己输了,连自己的国家都容不下他。

见他不说话,苏铭接着道,“从秦孝公开始,大秦实行商鞅之法已经过去几百年,以前的律法,放在现在已经不合时宜,孤以为,韩非可以是我大秦的商鞅。”

韩非皱皱眉头,问道,“秦国的国力冠绝天下,六国不能敌,大王为何要变法,须知变法也有可能失败。”

“大秦历代先王都想一统天下,使秦国成为这片土地上唯一的国度,至此已有六代国君,孤希望,先辈的事业能在我手上完成,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更是我毕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