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之畔,悲壮的击筑声与荆轲的和声在众人的脑海里传荡,久久未散。
天地间,狂风呼啸,雪下的越发大了。
高渐离望着漫天风雪,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自顾自的背上筑离开,与这漫天的风雪融为一片。
他们没发现的是,一道意味莫明的目光正盯着他的背影。
此人正是燕丹,时至今日,他已是墨家巨在,手下能用的人不少,但他觉得,要反秦就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人。
高渐离是燕国有名的琴师,最擅长击筑,而刚刚他发现高渐离还有一身不错的武功,而他与墨家之人又有渊源,不入墨家实在是太可惜了。
眨眼间,燕丹心里闪过千般心思,开始谋算怎么把高渐离拉入墨家。想来想去,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绝美的身影,嘴角莫名的浮现出一丝笑意。
……
咸阳宫。
苏铭正在批阅奏折,他亲政之后拿回了大权,现在吕不韦很多时候不管事,昌平君又被他打压,成了朝堂上的边缘人物。
王权空前的集中,但这样的后果就是苏铭现在特别忙,每天都要批阅几百份奏折。事无大小,悉数上奏。
纸张的出现也让朝堂的行政效率提高不少,当然,这样一来,苏铭对秦国内部的情况了解不少。
最起码,朝堂上的官员没法轻易糊弄他。
大殿内,除了油灯灯苗发出的声音,只剩下苏铭手中的毛笔落在奏章上的书写之声。
突然,他眸光一凝,落到了少府中书谒者令呈上来的一份奏章,上面是考核通过即将升迁提拔的官员。
在这份名单上,苏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赵高。
亲政之后,苏铭压根就没注意他,没想到兜兜转转,他还是出现在自己面前,上面的籍贯出身都和历史上的赵高对得上。
此人包藏祸心,苏铭自然是不会给他出头的机会,随即,他御笔朱批,以其出身赵国,包藏祸心为由命永巷令将其处死。
有苏铭在,此世大概不会再出现赵高了,纵然他有才但那又如何?
天下有才之士如过江之鲫,不缺他一个,他现在确实没有做危害秦国的事,但谁让他叫赵高?
作为君王,杀自己的宦官,需要理由么?
这样的人不杀难道留着过年?
像他这样的人一旦找到机会钻了空子,造成的危害可就太大了,苏铭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正当苏铭写完之后,殿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落入了苏铭耳中。“启禀王上,奉常上奏,半个月后,燕国使团将抵达咸阳。”
燕国使团?
苏铭眸光一凝,身上散发出了一股压抑凝重的威势,笼罩整座大殿,宫殿内的宫女宦官,身体不自觉的弓着,好似面对着一只恐怖的猛兽。
“传令,孤要在王宫之中,召见燕国使团。”
“诺!”
这时候,苏铭已经没了批阅奏章的心情,手中的毛笔再次挥动,将面前的奏章放好,便放下手中朱笔。
“荆轲,十步绝杀?燕丹,你终于出手了。”
苏铭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奸行未露,法以何行?蚍蜉撼树,自取灭亡,堂皇大势,岂是阴谋诡计所能撼动?”
按照秦国现在这个情况,就算是荆轲刺秦成功,秦国顶多混乱一阵子,然后新的秦王登基,再继续韬光养晦,等亲政之后继续完成统一的大业。
统一不只是秦王的意志,而是整个秦国的意志,百姓们渴望军功,跨越阶级,官员们希望得到功劳升迁,将领们希望建功立业,获得荣华富贵。
秦国已经成了一架战争机器,他可以慢下来,但现在绝对停不下来。
这些人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却看不到问题的核心,他们注定失败。
……
少府当中,一道身影正在房内翻阅公文,准备明天的事,此人面色阴柔,鼻梁高挺,皮肤带着病态的白。
想到自己即将升迁在望,他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抹笑容。
然而,下一刻,数道身影踏入房内。
赵高脸上笑容凝固,内心升起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他放下公文,走上前,“诸位上官,请问来此所为何事?”
为首之人并未回答,而是质问他,“你是赵高?”
“小人便是赵高。”
“那就没错了。”为首之人点点头,一挥手,他身后的人上前将赵高左右双臂擒住,令他不得动弹。
“你们要干什么?”赵高心中一慌,高声呼道。
“传大王旨意,赵高出身赵国,入宫以来包藏祸心,特命诛杀。”
赵高满脸惊慌,他心中却是深恨秦国,但也没包藏祸心,为何大王要下令诛杀自己?“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没错,就是你!”说完,为首之人朝左右使了个眼色。
两人一左一右勒住赵高的脖子,令他不能呼吸,片刻后,他眼珠瞪大,没了呼吸和心跳。
日后令人闻风丧胆的罗网之主,中车府令赵高就此死亡,再也不会出现在历史当中。
……
荆轲踏上秦国的领土之后,他的内心渐渐归于平静,悲愤是有的,惊怒也是有的,但这些情绪都渐渐消失。
他知道,眼前这段路这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段路,他要一点点把它走完。
燕丹的算计他知晓,但他并不后悔,这就是属于自己的天命。
不过,荆轲在得知燕丹的计划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怀孕的妻子送出墨家,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墨家将受到秦国的报复。
这时候留在墨家,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燕丹执掌的墨家正在走向一条危险的道路,他可以为了这条路赴死。
但并不代表他愿意把自己的妻儿置于险境,燕丹并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事实上,燕丹出任墨家巨子把整个墨家都拉下水,再不复显学之位,荆轲死后不久丽姬随之身死,他的孩子流落咸阳被一对老夫妇收养。
等到盖聂叛逃秦国,荆天明才回到墨家,这中间跨越了数年,墨家竟然没有把荆轲唯一的遗孤带回墨家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