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菀愣住,没想到他会做到这一步:“多谢皇上。”
“早点休息。”周危说了声,就先离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唐菀主要负责编写经商法案的事。
周危派人,将大周法案书籍送来。
唐菀找出相关的商事管理条例,研读后,在其中加入,大周子民,无论身世景,只要不违法犯罪,均可自由经商的条例。
她并没有鼓励女子经商,而是不做限定。
女子若愿意,便可出门经商,不愿意,也可像以往那样生活。
在礼法上,将女子抛头露面是有罪的不合理礼法,从中删除。
几乎没什么大的改动。
颠覆旧制,实施新法,讲究的是循序渐进。
激进了,会带来极强的破坏力。
她也没想过,要改变这个时代,只是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这个时代, 变得更好。
光是修改这两条,看似改动不大,已经很够用了。
能够给大周,带来极大的活力。
入夜,宋嬷嬷给唐菀换了杯热茶,在长桌对面盘坐下来。
高兴地说道:“娘娘,今天老奴出宫,看到有百姓,举了旗帜,在柳国公府外抗议。”
“说娘娘抛头露面,行医救人,是光荣的事,是国家之幸,百姓之幸。”
“说女子在外抛头露面,并无不妥,且女子,也能经商行医,创福百姓。”
“礼法旧制,才是错的,应该摒除。”
唐菀震惊:“那是游行示威?”
宋嬷嬷愣了下,这个词听着有点陌生,但大概就是那个意思。
“人直接去了柳国公府?”
“是,不止柳国公府,还有齐侯府,赵侯府……之前参与的大臣们家中,都被围堵了。”
“这些人家,正在办丧事呢。”
“温御医去了趟齐侯府,说是齐侯病得严重,怕是,熬不了多久了。”
“也难怪,那兰妃,天天向娘娘求药。”
唐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落得这个下场,齐侯也不冤。”
宋嬷嬷又说了一些:“那些在泰安医馆治病的百姓们,还给娘娘您,塑了雕像。”
“要不是朝中下了命令,百姓不能四处走动,怕是大家要抬着您的雕像,去游行了。”
唐菀心潮翻涌。
周危已经跟她说过了,这些事情,自然是周危派人去主导的。
柳国公一众老臣,自然会联合大臣们,上奏,请皇上修改法案。
周危此举,就是推他们一把,提高他们的执行力。
同时,也是把这些观念,由上至下,至百姓中,传开来。
将这些思想,根植在百姓们的大脑中。
这是最彻底,最有效的方法。
周危的思维方式,和执行力,堪称完美。
而这种调动百姓,去围堵世家,游行示威的方法,和她之前,让春茵她们去做的事,如出一辙。
周危学得好快。
一想到将来,这样的人可能是自己的对手,她就紧张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宋嬷嬷越说心情越好:“相信很快,娘娘您就能出宫了。”
“以后啊,咱们会更自由一些。”宋嬷嬷一把年纪了,眼中还涌起明亮自由向往的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