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诸侯齐声表示同意,纷纷谴责殷纣的罪行。子牙传令军士先去扑灭宫中的火焰。武王对子牙说:“纣王行为邪恶,虐待生灵,而六宫就在我们身边,宫人和宦官受害更甚。现在军士扑灭火势,可能会牵连到无辜之人,所以相父要严禁,不要再让他们受害。”子牙听从武王的命令,传令军士只允许扑灭火势,不得肆意冲进六宫,杀人或抢夺财物,否则将处以斩首示众的严惩,绝不姑息。众宫人、宦官、侍卫、军官纷纷欢呼“万岁”。
武王留在九间殿,与众诸侯一同观看军士扑灭火势。他抬头看见殿东有二十根巨大的铜柱摆列在一旁,于是问子牙:“这些铜柱是什么?”子牙答道:“这些铜柱是纣王用来制造炮烙之刑的器具。”武王说:“太好了!不仅受刑者遭受了极大的痛苦,而我今天亲眼目睹,也感到心胆交裂。纣天子可谓极度残忍!”子牙引领武王进入后宫,来到摘星楼下,看到一个虿盆里蛇蝎翻腾,白骨暴露,骷骨混杂;又看到酒池中风凄凄,肉林下冷露滴滴。武王问:“这是怎么回事?”子牙回答:“这是纣王制造的虿盆,用来杀害宫人的;旁边就是肉林和酒池。”武王感叹道:“纣天子何等无情,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他非常悲伤,于是创作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成汤祝网德声扬,放桀南巢正大纲。
六百年来风气薄,谁知惨恶丧疆场!
他还写了一首诗谴责炮烙之刑的残酷:
苦陷忠良性独偏,肆行炮烙悦婵娟。
遗魄常傍黄金柱,楼下焚烧业报牵。
随后,武王前往摘星楼,看到仍有余火,烟焰未尽,烧得七零八落,还有无辜的宫人的尸体,也有遗骨未烧尽,发出难闻的臭味。武王心中更是难以忍受,便命令军士将这些遗骸检出并妥善埋葬,以免暴露在外。他问子牙:“不知纣王的骸骨在何处?我们应该另行检出,并按礼仪安葬,不可使他的遗骨暴露在天地之间。我们既然是臣下,应该有这份心。”子牙答应:“纣王行为凶恶,招致人神共愤,今天他自焚,实际上是为了报应。如果大王决意按礼葬他,那就是大王的仁慈之举。”子牙又命令军士:“检查遗骸,不要混在一起。要找到纣王的骨骸,准备衣物、衾被、棺椁,按照天子的仪式来安葬他。”这一切都是为了尊重礼仪。后人有诗叹成汤王业如斯而尽:
天丧成汤业,敌兵尽倒戈。积山尸遍野,漂杵血流河。
尽去烦苛法,方兴时雨歌。太平今日定,衽席乐天和。
众诸侯听从武王和子牙的建议,按照礼仪处理了纣王的骸骨,不再详述。众诸侯随武王一同前往鹿台。当他们登上台阶时,看到阁楼高耸云端,楼阁直插苍穹,亭台重叠,殿宇雄伟,栏杆玉石,梁柱金装,还有明珠异宝、珊瑚玉树,构成了一座宏伟的宫殿,光彩夺目。这些景象让人眼花缭乱,心神沸腾。武王点头感慨道:“纣天子过于奢
靡,耗尽天下之财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怎能不自取灭亡?”子牙补充道:“古往今来,国家丧亡的原因往往是奢侈而败亡。因此,圣王屡次告诫子民,‘财富应该用于德行,不要追求珠宝’,这是有深意的。”武王说:“现在纣王已经灭亡,天下诸侯和百姓受到了他的剥削、折磨,被迫受征收之苦,日日坐在水深火热之中,床上无法安宁。我们不如将鹿台上积攒的财富分发给诸侯和百姓,将钜桥上收集的粮食分给受饥饿之苦的人民,让万民享受一天的安康和幸福。”子牙附和道:“大王的话真是造福百姓的良策!应该立刻执行。”武王命令左右分发财富和粮食,此处不再详述。
接着,后宫擒获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子牙命令将他推到殿前,众诸侯都愤怒地表示要处死他。然而,武王阻止了众人,说:“纣王行为不道,都是一些小人和妖妇迷惑了他的心智。武庚又有什么罪过呢?再说,纣王残忍到了用炮烙刑法对待大臣,即使是像比干、微子这样的贤良之士也无法挽救他的君主,更何况武庚只是个幼稚的孩子?现在纣王已经被灭,他与武庚有什么仇恨呢?再者,‘罪人不孥’,这是上天的恩德。我愿意与众位大王一同为武庚留下生路,不可草率杀害。等新的君主登位后,封他于茅土之中,以保留商朝的祭祀,也是为了正法商朝的先王。”
东伯侯姜文焕出来发言,说:“元帅在上,现在大事都已经决定,应该立一位新君来安抚天下诸侯和百姓的心。而且,天不可以没有日夜交替,国家也不可以没有君主统治,天命有其规律,归于至仁之人。如今武王的仁德已经传遍四方,天下都心悦诚服,应该正式登上大位,以安抚天下人心。我们众诸侯之所以前来参加战事,协助武王伐纣,正是为了今天这个大事。希望元帅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不可拖延,免得让众人失望。”众诸侯纷纷表示赞同,说姜君侯说得有道理,正合众人之意。子牙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武王却急忙谦卑地回答:“我地位卑微,德行不足以称得上名誉,只是一直勤勤恳恳,寻求弥补前人的过失,未曾想过要觊觎天位。何况登上天位是一件艰巨的任务,只有至仁至德的人才能担任。我请求众位贤侯一起选出一位有德行的人来继位,不要让他受辱,以免引起天下的羞耻。我与相父(指子牙)早日回到原籍,守着臣节就足够了。”此时,东伯侯姜文焕厉声说:“大王说得不对!在天下至德的人中,谁能像大王一样?如今天下都归附于周,就算是普通百姓也用自己的粮食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还需要大王来拯救他们脱离水火吗?再者,天下诸侯都跟随着大王一同伐纣,表达了他们的爱戴之心。大王为何还要坚决推辞呢?盼望大王能够顺从众议,不要让众人失望。”武王回答说:“我哪里有什么德行?希望贤侯们不要执意采纳此议,还要请你们再请教其他众人,以获得天下人的同意。”
东伯侯姜文焕接着说:“古代帝尧因为至德而能够代替上帝治理天下,但后来丹朱不肖,尧主动退位,众臣推举舜继续统治。舜以其高尚的品德,接续尧的治理,并继续统治天下。后来,帝舜的儿子商均不肖,于是舜举天下众人,让位于禹。禹因其卓越的才德,承继了夏朝的统治,历经二十六代才传到纣王手中。但纣王残暴无道,罪行滔天。如今大王因德行卓越,与众诸侯共同行使上天的刑罚,大事已经完成,成功夺取大宝。岂不应该由大王继续吗?大王何必再次坚决推辞呢?”武王答道:“我怎敢比拟禹、舜、尧这些圣贤呢?”姜文焕说:“大王不曾出兵征战,而是用仁义教导天下百姓,改善民风,三分天下中占了其二,这已经是很高的成就。岐山有凤凰鸣叫,万民都欢欣鼓舞,岂能说是偶然?如今天下人心都欢欣鼓舞,正是对大王的拥戴,绝不是空穴来风。大王的政治和德行,岂是二君能够比拟的呢?”武王说:“姜君侯素有才德,应该为天下之主。”突然,众诸侯纷纷上前,大声呼喊说:“天下已经心悦诚服,大王为何坚持拒绝?这是迎合众人的心愿。况且,我们在这里参加盟誓,不是一时一夜的事情,目的就是要立大王,再次迎来太平之日。如果大王坚持不居此位,那么天下诸侯就会四分五裂,从此动荡不安,每个人都会各自占据一地,导致动乱不安,这实际上是害了天下,而不是对天下人有利。这会让天下人终身无法享受太平。”子牙赶忙上前制止,说:“各位贤侯不必如此,我有正当的理由。”正是,子牙的一计成就了王业,使众诸侯尊拜
圣君。
接下来,众诸侯在九间殿内,见武王坚持拒绝,争辩不休。子牙制止了众人,对武王说:“纣王祸乱天下,大王领导诸侯明正其罪,天下人都心悦诚服,大王应该正式登上大位,统一天下。而且,当年凤凰在岐山鸣叫,祥瑞出现在周地,这是上天的征兆,岂是偶然?如今天下人心都欢欣鼓舞,正是对大王的拥戴,是时不可失。大王今日坚持拒绝,恐怕诸侯心会冷淡,各自回国,导致天下混乱,各自称王,会引发动乱,这不仅失去了人心,还将害了人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武王说:“众人都是出于美好的爱意,但我自认德行不足以胜任这个职责,担心会辱没先王的名誉。”东伯侯姜文焕说:“大王不必再拒绝了,元帅已经有主见。”然后对子牙说:“请元帅速行,不要再拖延,否则人心会散。”子牙急忙传令:“命制作登基的图样和祝文,告知天地和社稷,以待将来有大贤者再让位,不要让天下人失望。”众诸侯都知道了子牙的意思,纷纷表示同意。周公旦立刻离去去制作登基的台子。后人有诗歌吟咏:
朝歌城内筑禅台,万姓欢呼动八垓。
沴气已随余焰尽,和风方向太阳来。
岐山鸣凤缠祯瑞,殿陛赓歌进寿杯。
四海雍熙从此盛,周家泰运又重开。
周公旦根据天地坛前的图样,建造了一座高三层的台,按照三才八卦的形式设计。台上正中央设有“皇天后土之位”,两旁立着代表“山川社稷之神”的神像,左右分别安置了代表十二元神的旗号,按照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前后也有代表十干的旗号,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坛上摆放了代表四季正神方位的神像:春季是太昊,夏季是炎帝,秋季是少昊,冬季是颛顼,中间还有黄帝轩辕的神像。坛上还陈设了各种祭品,如笾豆、簠簋、金爵、玉斝,以及炙脯,都摆放在几席上,还有鲊酱和鱼肉放在案桌上,一应俱全。同时,香烟袅袅上升,鲜花插满金瓶,子牙请武王上坛。武王多次谦让后,才开始祭坛。八百诸侯站在两旁,周公旦高举祝文上台朗读。祝文内容大致是武王感谢天地神灵,表达对天命的敬畏,以及对治理商朝的决心。读罢祝文后,周公旦焚烧了它,祝告天地毕。这时,香烟弥漫,祥瑞充满空中,天气明朗清澈,风调雨顺,显然是吉祥如意,太平景象。朝歌的百姓都挤拥在一起,满地欢呼。
武王接受了册宝,即位为天子,面向南方坐着。音乐奏响三次,众诸侯齐声呼“万岁”。祝贺仪式结束后,武王发布谕旨大赦天下。众人围绕着武王下坛,回到殿廷,再次表达祝贺。武王下令设摆九龙饰席,大宴八百诸侯,君臣共享欢乐。酒过数巡后,各官员逐渐离去,各自回国。后来的历史记载中,提到武王一戎衣而得天下,君臣和乐,还有诗歌来表达这一盛况。
第二天,武王举行朝会,众诸侯前来祝贺,武王对子牙说:“商朝因为广建土木工程,消耗了天下的财富,荒淫失政,所以才会失败。朕蒙众诸侯推举为君,朕打算分发鹿台的财宝,赏赐给天下诸侯,授予各夷王衣袭之费,赋予五爵,分配土地,设立官职,重视五教,推行食丧祭,尊重信用,提倡正义,弘扬德行,命令各诸侯带着人马回国,以安享他们的土地。”然后,他开始拆除摘星楼和殿阁,分发鹿台的财宝,发放巨桥的粮食,释放箕子的囚犯,封赏比干的后代,兴修商容的村落,释放内宫的人员,并大量赏赐给四海,使百姓欣喜若狂。随后,武王继续在朝歌停留了数月,天下人民享受着安宁和繁荣,百姓幸福,自然界也出现了各种吉祥瑞兆。有诗歌来表达这一景象:
八十公公杖策行,相逢欣笑话生平。
眼中不识干戈事,耳内稀闻战鼓声。
每见麒麟鸾凤现,时听丝竹管弦鸣。
于今世上称宁宇,不似当年枕席惊。
第二天,武王早上召集朝臣,接受朝贺后,对子牙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我想封武庚永远守卫我们的土地,保护商朝的祭祀,但需要一个监国之人,你认为该由谁来监国呢?”子牙回答说:“必须是亲王才行。”于是,管叔鲜和蔡叔度两位亲王被选为监国。武王同意了这个提议,并命令他们监国。子牙进一步提议:“明天大驾归国吧。”次日,武
王召集众臣商议,决定归国。不过,朝歌的军民和耆老等人都希望留住武王,不让他离去。这个情节将在下文中继续描述。
武王次日命令二位叔叔管叔鲜和蔡叔度监国,准备离开朝歌。但是,当百姓得知他要离开时,他们扶老携幼,阻拦在道路上,大声呼喊着:“陛下救我们脱离水深火热之苦,如今一旦离开,等于使我们万民失去了父母。希望陛下平等对待我们,留在这里,我们百姓将感到幸福!”武王看到百姓挽留,安抚他们说:“如今我已命令二叔来监守此地,他们会像我一样,不会让你们失去家园。你们只需要遵守法律秩序,自然能够安居乐业,为什么还需要我亲自在这里呢?”但百姓无法挽留他,只能放声大哭,哭声震动天地,武王也觉得心情沉重。
然后,武王对二弟管叔鲜和蔡叔度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你们不可轻视下民,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看待他们。如果你们胡乱对待百姓,我国法会惩治你们的,不会因为你们是我的亲人而避免。”二叔接受了这个责任。武王当天就启程前往西岐,百姓送行了一段路程,然后回到朝歌。后文不再叙述。
武王离开朝歌后,行程不短,历经多日,最终到达了孟津。在渡孟津时,他回想起了往日渡河的情景,当时水中有白鱼跃舟,战鼓激荡,现在却是另一番景象,不禁感慨万分。有诗歌来表达这一情感:
驾车返回西岐,犹如龙入大海,
与百姓欢庆,犹如尧时太平。
回归牛桃圃,开创新的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