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禅让这种在尧舜时期的上古公天下行为,即使是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同一时期的燕国,燕王哙对自己的丞相子之就有过此行为,燕王认为子之为人勤劳聪慧,且有仁慈之心,燕国在其手上一定会得到好的发展,随后他便让位与子之,可惜这种行为在当时的乱世是很难实现的理想化行为。”
“之后燕国公子平打着子之窃国的名义,率军起义,期间还让齐国浑水摸鱼,强行使用武力干涉燕国内政,差一点就让燕国就此覆灭。”
王博:“是啊,君王之位,让亲还是让贤?不要说是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在一个和平的朝代,都会引发大的动乱,毕竟亲人这是有血脉联系存在的,而贤明这个词,可不是那么好证明的。”
“一个贤明聪慧之人,与其相处久了的人自会知道,但那些不知道他的人又该如何去了解他呢?再说世间贤明之人何其多,由谁来继承?谁又适合继承?这都是一个大问题。”
“之后的嫡长子继承制也是这样,虽然它不是最好的方式方法,但胜在稳定高效。在那个思想不开明的时代,也算得上是一种优秀解答。”
此时的镜头已经来到了由我们的新时代霸总,昊云所扮演的赢驷身上。
其实在这部剧中的成年赢驷登场之前,观众们就已经在网上,通过狗仔张伟对大秦帝国第二部的曝光中,知道了昊云扮演赢驷的事了,同时也开始了各种对他的讨论。
这里昊云采用了和之前刘乃艺先生完全不同的表演方式,在性格上更加强硬了一点,突出了人物的变化成长,使其更加明显。
后来在大秦帝国的第一部中看到昊云的演技,那种对自己曾经的犯错无知,误害他人性命的愧疚和对自己未来道路的迷茫困惑,都被他演绎的很好,很让人有代入感。
从最初的稚嫩冲动,到后来的了解真相,反省自身,陷入困惑和内疚。尤其是他和自己的父亲秦国的君王再次重见的时候,开始有些震惊,随后立即冷静下来,待到再次与父亲相见之时,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最后以一个秦人的身份和自己的父亲也是秦国的王对面而坐,彼此促膝长谈秦国这些年的变化。
在这期间赢驷再一次以一名儿子的身份正视自己的父亲,看到对方不过年过四旬却已经如此苍老,内心更加酸楚,他明白这些年以来自己的父亲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秦国的王,更是一个胸怀大志,想要将秦国推上那唯一王座之上的雄主。
再联想到此时的他主动来和自己谈话,明白了对方必然已是油尽灯枯,时日无多了,想到这里赢驷的双眼有些微微泛红却始终隐忍不发。
直至最后,二人相互作揖,秦君才开始正视自己的儿子,虽然尚有稚嫩,但心性已然大成,再加上这些年来他凭借自己遍走秦国,对整个国家的人民生活状态有着最真实的了解。
只需再有数年必成大器,只可惜,作为他的父亲,自己已经没有这个时间了。
赢驷一时难堪大任,商君又不肯继承王位。
一时之间,秦国风雨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