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进入陕州境内(1 / 1)

征服者征大人的豪华马车沿着黄河边的官道驶入陕州,一路上,他透过车窗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风情。陕州的风土人情融合了黄河文明的古朴与中原文化的精致,呈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感。这里的百姓性格豪爽,带着黄河流域特有的直率与热情,无论是田间劳作的农夫,还是街头叫卖的小贩,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自信与质朴的笑容。

进入陕州境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地,远处的山峦与黄河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征大人发现,与中原的平原地区不同,这里的农田依山傍水,田间布满了层层叠叠的梯田,像是自然的调色板,令人叹为观止。河岸边,村妇们正在洗衣,她们将衣物放在石头上,用木槌轻轻敲打,伴随着欢快的笑声,与黄河奔涌的水声交织成一曲独特的田园交响乐。

陕州的民居别具一格,随处可见黄土夯筑的窑洞。这些窑洞大多依山而建,冬暖夏凉,极具实用性。一些村民还在窑洞的外墙上绘制了简单的壁画,有的描绘花鸟鱼虫,有的描绘戏曲故事,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征大人行至一村庄,受邀进入一户人家做客。窑洞内装饰简朴但干净整洁,主人端出热腾腾的玉米饼和一壶用黄河水泡制的茶水款待客人。他们的热情让征大人感慨万分,他微微一笑,说道:“民风如此淳朴,可见治下清明。”

陕州的风俗丰富多彩,尤其是沿黄河一带的渔民,保留着古老的捕鱼习惯。征大人特意在一处河湾停留,观看渔民打鱼的场景。他看到渔民们熟练地操控着独木舟,撒下巨大的渔网,然后在河面上唱起粗犷的号子,那声音洪亮而有节奏,仿佛与黄河的涛声共鸣。孩子们在河边嬉戏,他们用芦苇编成的小船在水面上漂浮,一边玩耍一边欢笑,给这片广袤的河谷增添了生机。

不仅如此,陕州的集市也是一大特色。在城镇周边,常常能见到热闹的集市,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贩与百姓前来交易。征大人来到一处集市,只见街道两旁摆满了各色商品:有当地农民种植的谷物、黄河捕捞的鲜鱼、用黄土烧制的陶器,还有西北传来的羊毛和中原的丝绸。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吆喝声此起彼伏。征大人驻足在一个卖糖人的摊位前,看着手艺人将热糖浆熟练地拉丝、塑形,不一会儿便捏出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糖虎。他笑着买下一只,赠给了身旁的一名孩童,那孩子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连声道谢。

陕州百姓不仅勤劳,还十分注重文化与娱乐。黄河边常常有民间艺人表演陕州特有的锣鼓书,这是一种结合说唱和打击乐的民间艺术形式,内容多为劝善扬善的故事,通俗易懂,充满趣味。征大人特意停下脚步,静静地听了一段《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艺人的表演声情并茂,旁边的观众纷纷喝彩,许多孩子还跟着节奏拍手,热闹非凡。

夜幕降临时,陕州城内又展现出另一番景象。街巷两旁悬挂的灯笼亮起,映照着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小商贩挑着担子穿梭其中,叫卖着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飘香四溢的油饼和醇厚的黄河酒。征大人在一处酒肆停留,与随行护卫小酌一杯,酒肆内的客人们正谈天说地,有的讨论今年的收成,有的议论京城的消息,气氛欢快又融洽。

在陕州,黄河不只是河流,更是百姓的生命线。他们对黄河怀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既感激其赐予的丰饶,也担忧其偶尔的肆虐。每逢春耕或洪水过后,村民们都会在河边举行祭祀仪式,向河神祈求风调雨顺。征大人有幸观摩了一场祭祀,只见村民们身穿盛装,手捧供品,庄严地站在河边,一名长者带领大家祷告,口中吟诵着古老的祭词。那场面肃穆而神圣,连一向见惯大场面的征大人也不由得肃然起敬。

陕州百姓的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同时又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在黄河的滋养下繁衍生息,用双手开垦土地、捕捞鱼虾、打造器物,将这里变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热土。征大人看着这一切,感慨道:“黄河不只是这片土地的脉搏,更是百姓的灵魂。若要保国安民,需以民为本,以地为根。”

离开陕州前,百姓自发聚集在路旁,为征大人送行。每个人手中拿着自己制作的小礼物,有的是黄河边的石子,有的是亲手编织的草鞋,还有的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征大人一一收下,并郑重说道:“你们的真情厚意,我必带回京城,让皇上知道陕州百姓的朴实与善良。”百姓们齐声呼喊:“大人一路平安!”声音震动了黄河两岸,久久回荡在夜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