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首都后的第五年,苏国平与黄丽萍也退休来到了首都,这时他们已经住进了自家买的四合院。
长辈们可以在那里种菜,种花,他们也会约着一起出去玩,三个爷爷奶奶年纪大一点,有空间泉水身体还很健康。
再加上长期的锻炼,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年轻。
值得一提的就是苏玲,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考入了首都最好的学校。
这在整个大队都是轰动一时,苏国栋与曾雪娥两个人格外的自豪。
走到哪里都说他们的孙女如何的厉害,面对别人的夸赞也一一的收。
他们心里最感激的还是苏可,如果不是当初有她的鼓励,经常寄书给家里的孩子,又带苏玲出去见世面。
苏玲也不可能有现在的好成绩,之前在他们十里八村没有一个人考到大学,更别说考到首都最好的大学。
考一个大专,中专都算很不错。
恢复考大学之后村里的知青,考得最好的也只是大专。
后面的几年里村里有人考上大专,都是让人羡慕又自豪的事。
现在苏玲考上首都的大学,可谓是轰动整个县,县里的领导都来家里祝贺,还颁发了奖金。
看到苏玲是一个女孩子后,更多的是诧异。
大伙都知道在偏远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女孩子读书最多到小学毕业,初中的都很少。
而他们这里头一个考上全国最好大学的居然是一个女孩,还是一个山疙瘩的女孩,每个领导都对着曾雪娥夸赞。
夸完曾雪娥又问苏玲“苏玲同学,你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有什么秘诀?”
很多人都很好奇苏玲从小读书那么厉害,要知道他们家只是普普通通的乡下人,跟村里大部分人家的条件差不多。
比有些人家的条件差的也有,但偏偏就出了这样一个金凤凰。
“我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成绩,就是因为我的小姑姑,从小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经常给我寄很多书。
也会带我去看外面的世界,从书中以及不一样的世界,学到更多的知识,运用到学习上。
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阅读,只要大量的阅读知识量就会增长,再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就会提上去。”
这是苏玲真真切切经历过的,一旁的领导们听完都点点头。
后面大家都去看苏玲经常看的书,发现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无论任何领域的都有,让他们更加的好奇她口中的小姑姑。
问到苏可事,冷静稳重的苏玲带着一些小孩子气,笑得更加的真诚,讲述这些年苏可对她的帮助。
在领导们走后,苏国栋夫妻以及苏玲的父母,都发自内心的感谢苏可。
如果不是那一年他们结婚后来家里,苏玲现在未必能考上大学,他们也有可能像村里人一样重男轻女。
家里好好的一个苗子都会被他们养坏,想到这里,他们做父母的又觉得不合格。
为了表示他们的感谢,苏玲去首都报到的时候,苏国栋夫妻以及苏可大堂哥夫妻,每个人都大包小包的给苏可带了很多东西。
当接到他们的时候,苏可大吃一惊。
“大伯,大伯母你们这大包小包的搬家呢?苏玲就来上学而已。”